本報記者 孟珂
12月5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調查、發布的2023年11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1.3%,較10月份下跌1.5個百分點。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銷售指數繼續下跌,庫存指數連續兩個月上升,并升至近九個月以來的最高點。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李大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11月份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指數連續兩個月下跌,顯示隨著需求進入傳統淡季,商品庫存持續累積,市場運行壓力正在加大。11月份指數繼續回落,既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但也表明當前國內大宗商品市場,特別是需求回升動能仍顯不足。
具體來看,11月份,大宗商品供應指數結束之前的連升,出現回調,當月較上月回落2.8個百分點,至101.1%,為近七個月最低點。
對此,李大為表示,從各主要商品情況來看,生產利潤仍是左右商品生產和供應的重要因素。同時,企業生產雖有一定的積極性,但受制于利潤、原料、訂單等因素影響,部分商品生產企業逐漸下調生產計劃,11月份商品整體產量有所減少,市場供應增速減緩。
11月份,大宗商品銷售指數較10月份回落1.5個百分點,至101.3%,連續兩個月出現回調,顯示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需求進入淡季,銷售量雖繼續保持回升,但增速繼續減緩。
究其原因,李大為認為,首先,基建和地產方面,1萬億元特別國債的落地實施以及“三大工程”的穩步推進,加之政策層面繼續出臺措施推進保交樓工作,對大宗的市場需求有所支撐;其次,10月份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均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資金狀況有所改善,市場交投較前期更為活躍;再次,市場價格的回落抑制了投機需求的釋放,終端需求企業也以消耗庫存為主,備貨需求不高;最后,進入大宗需求淡季,銷售增速減緩符合市場規律。
值得關注的是,11月份,大宗商品庫存指數連續倆月回升至101.7%,較10月份回升0.7個百分點,升至近九個月以來的最高點。
“整體商品庫存量連續兩個月出現增加,顯示因需求進入傳統淡季,商品供應難以被快速消化,開始以庫存的形式進入倉儲環節,市場庫存壓力有所加大。”李大為表示,從各主要商品庫存情況來看,鋼鐵庫存量繼續減少,鐵礦石庫存量止跌回升,其余品種庫存量繼續增加,但增速較上月均有所減緩。
李大為表示,進入12月份,隨著氣溫快速降低,下游施工將受到限制,特別是北方地區停工范圍還會擴大,需求放緩的速度將會加快,市場供需矛盾將會加劇,庫存壓力將會繼續加大。不過,在宏觀政策利多的護航以及商品供應預期下降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場底部支撐較為強烈,價格整體回落的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