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文湘 見習記者占健宇)“嚴監嚴管”態勢正在持續。日前,在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主辦的第六期“上市公司月度合規沙龍活動”上,國浩上海辦合伙人施蕾分享了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滬深交易所共有71家上市公司收到立案告知書,平均每月被立案的上市公司超過10家。
上述數據顯示,因行政違法受到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共68起。其中,信披違法達到53起、內幕交易6起、短線交易3起。此外,上半年共有123起證券行政處罰,按照案由統計,涉及信息披露的處罰占比超36%,涉及內幕交易的處罰占比近22%。
國浩上海辦合伙人、金融證券合規委主任黃江東指出,在新“國九條”的指引下,上市公司面臨“嚴刑峻法”的監管壓力。強監管、嚴監管是長期趨勢,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追責的立體追責體系將更加完善,法律后果再度升級。同時,他強調,信息披露違法風險是上市公司面臨的首要法律風險。
嚴監管下,上市公司如何做?黃江東認為,應避免做財務造假、粉飾報表、資金占用、違規擔保、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踩紅線”“打擦邊球”的事;應高度重視合規管理、風險控制;做優做強主業,搞好產業經營,提升核心競爭力;同時,要高度重視資本經營,搞好市值管理。
(編輯 汪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