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劉琪
國際社會一直將金融知識教育視作提升國民重要生存技能、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和信心的重要基石。世界各國對加強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開展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達成了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三個初步共識。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原行長楊小平認為,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指導,必須從戰略的高度,從金融消費者長遠和根本利益出發,統籌推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體制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基本制度。而金融消費者教育作為一種預防性保護措施,是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框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進行全面規劃和統籌安排。
今年兩會,楊小平就帶來了關于制定和實施《中國金融教育國家戰略》的相關建議。他認為,應積極借鑒國際經驗,制定并落實我國金融教育國家戰略,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升國民的金融綜合素養,助力我國經濟金融的穩健、健康、有序發展。
楊小平提出四點建議:一是,盡快推動制定《中國金融教育國家戰略》,落實將金融知識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為盡快與國際先進做法接軌,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在2013年5月份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研究制定的《中國金融教育國家戰略(草稿)》基礎上,根據國際金融教育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內金融消費者的現實情況,不斷充實完善草稿內容、多方論證征集意見,形成較為完善的《中國金融教育國家戰略(送審稿)》,按照立法程序,盡快由全國人大通過,形成正式的國家戰略。
二是,從戰略具體落實層面,應建立多方合作的國民金融知識教育工作機制。開展國民金融知識教育,需要包括人民銀行、教育、財政、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合作。建議建立由教育部牽頭,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金融監管部門共同參與的國民金融教育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國民金融知識教育的具體方案,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組織設計課程內容和編寫教材,培養金融教育師資,確保教育經費落實。
三是,持續做好國民金融知識教育的調查和評估。開展調查和評估是確保國民金融教育戰略制定落實和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和基礎工作。建議由人民銀行聯合教育部建立學校金融知識教育的定期調查評估機制,定期對學生的金融知識水平開展調查,跟蹤評估金融知識教育效果,及時總結經驗和發現不足,實現國民金融素養持續提升的最終目標。
四是,科學設計針對不同人群的金融知識課程和讀本。為增強金融知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開展國民金融知識教育時,應針對不同年齡人群設計側重點不同的金融知識課程和讀本,特別是對青少年的金融知識教育。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