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李春蓮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永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擴大全國碳市場規模,完善碳市場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碳交易涉稅制度,加快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截至目前,碳市場整體運行健康有序,促進企業碳減排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為碳市場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但在市場影響力、政策銜接、法規建設及交易涉稅等環節還存在一些問題,需進一步完善。
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運行114個交易日,成交量1.79億噸,成交額76.61億元,年末收盤價54.22元/噸,較首日開盤價上漲13%。
李永林表示,目前碳市場運行存在還存在碳市場在非臨近履約時段交易清淡,日均交易量僅維持在數百噸左右;部分燃煤摻燒機組暫未納入全國碳市場;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存量不足;數據質量控制還存在漏洞;綠電市場未與碳市場銜接;碳市場涉稅事項尚未明確等問題。
對此,李永林建議,一是擴大全國碳市場規模。取消燃煤發電機組中摻燒其他能源比例限制,以鼓勵相關企業積極開展機組升級改造,降低碳排放量。盡快明確其他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時間點及配額總量分配原則,并提前預發免費配額,以便相關企業積極參與碳交易提升碳市場活躍度。開放機構及個人投資者進入全國碳市場,并降低其入市門檻。二是盡快重啟CCER項目備案,發揮企業開展自愿減排項目的積極性。三是完善碳市場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四是做好碳排放和電力兩大市場頂層設計。五是完善碳交易涉稅制度。
(編輯 田冬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