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殷高峰
“作為中小企業典型代表的物業企業若能獲得北交所的上市指導及支持,將為物業行業的創新、規范發展注入更加強大的動力,加速物業企業向智慧社區建設者及多元化城市服務提供者轉型變革。”全國人大代表、榮華控股企業集團董事長崔榮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崔榮華看來,基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現代社區生活普及的大背景下,物業服務業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谛袠I特性,其服務的空間邊界也在不斷延伸,圍繞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全生命周期需求,探索出多樣化的社區增值服務,憑借離業主近的天然優勢,守住社區的流量入口,挖掘巨大的多元生活服務潛能,物業能夠為未來的城市服務提供非常大的想象空間。而資本市場風向往往能夠為行業發展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
據崔榮華介紹,截至2022年底,在新三板掛牌的物業公司有三十余家,其中處在創新層的公司有十余家,且大多數掛牌時間均滿12個月。這些公司有的正在籌備北交所上市,有的則已經遞交了上市申請。目前,港股上市物業企業49家,其中也有來自新三板摘牌的物企。
崔榮華表示,作為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北交所的設立,讓眾多中小物企看到了走向資本市場的希望,然而如何讓出身傳統行業的物業公司符合北交所的市場定位,使得成長型、創新型的中小物業企業都能夠囊括于內,符合現代服務業的要求,需要北交所給予更為細致的指導建議。
崔榮華進一步表示,截至2022年底,北交所成立以后,共有160余家企業登陸,其中超過九成企業為制造業,服務業占比不到一成,且沒有一家物業公司。各地政府開展的對于“專精特新”的企業認定標準,往往也只適用于制造類企業。對于服務型企業,單純從研發投入和研發人員比例去考量企業的創新性,缺乏科學性和實踐性。
對此,崔榮華建議,拓展“專精特新”登陸北交所的適用范圍,明確運用現代技術模式及新商業模式對傳統服務業進行改造、提升的“專精特新”標準。
崔榮華還建議,北交所應加強與地方政府、金融服務機構的聯動與合作,結合各區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評選工作以及定期的培訓輔導和走訪,在全國范圍內深入挖掘高質量“專精特新”及新商業模式下服務型企業,及時了解企業發展狀況,依托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資本市場“蓄水池”“加速器”功能,做好服務型中小企業的前期規范化運營等資本市場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