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基金頻道 > 基金動態 > 正文

          基金牛市真的來了嗎?“爆款”基金現象反向思考

          2020-02-18 06: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公募基金行業的財富效應正在發酵。

              盡管受疫情沖擊,但節后的新基金銷售卻延續了節前的火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日售罄、按比例配售的“爆款”已經不再稀有,知名基金經理、普通基金經理都能獲得渠道里超出預期的熱捧。在這種氛圍下,可以想象,假如不限購,百億規模的新基金或許會批量出現。

              大批資金借道公募基金涌入A股市場,對于市場各參與方來說,自然是件不可多得的好事。但今天筆者想要說的,卻不是資金如何造牛,而是在申購潮洶涌而來時,基金公司如何作為才能真正體現責任感。

              不止一位基金經理曾向筆者抱怨,由于產品規模過大,對自己的操作策略造成了干擾。與基金公司以做大規模為目標不同,基金經理的考核以及聲譽影響中,業績是最核心的指標,但現實情況卻是,每個基金經理的規模管理能力是有限的,20億元規??梢蚤L袖善舞的基金經理,面對100億元規模就可能捉襟見肘。

              為什么會這樣?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某個基金經理調研了40只個股,對其中10只個股了解最為深入,當他有20億元規模時,分配資金時未必會對個股流動性造成沖擊,投資處于一個相對舒適的理性范疇。但規模突然增加到100億元,基金經理最有把握投資的股票卻仍是那些個股,多出來的80億元怎么辦?

              兩個結果:一個是繼續分配到自己有把握的股票上,但短期對股價的沖擊和長期的流動性隱患可想而知,基金經理的痛苦當然也可想而知;另一個則是分配到自己并不熟悉的股票上,這時基金經理的心估計只剩下忐忑了。

              這其實就牽扯到一個業內都熟知的秘密:基金經理的能力是有邊界的。

              我們可以看到諸如陳光明等老牌基金經理,手握超百億規模,管理起來依然游刃有余,但同樣也看到一些資歷尚淺的基金經理,管理幾個億的資金就會手忙腳亂。這種邊界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拔苗助長,必須遵循發展的規律。

              所以,當“爆款”成為基金公司津津樂道并全力追逐的目標時,筆者想說一句,別讓基金經理超越能力邊界,去扛數倍于自己能力范疇的壓力,那樣,不僅是對基金經理精神上的無形折磨,也是對投資者的不負責任。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