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網站顯示,8月14日,上海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資管)遞交了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申請,成為“一參一控”限制放寬后,首家申請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有13家券商擁有公募牌照,包括東證資管、浙商證券資管、華融證券、山西證券、國都證券、渤海匯金證券資管、東興證券、中銀國際、北京高華證券、財通證券資管、長江證券資管、華泰證券資管和中泰證券資管,多數屬于中小型券商。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一參一控”的放開,未來或有更多大型券商入局公募行業。
滬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券商系”基金在渠道方面的優勢較弱,但券商在投研資源方面具備一定優勢。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券商加入以及投研資源不斷轉換,未來公募行業或迎來更加多元化的發展路線。
事實上,券商在資產管理領域已耕耘多年,之前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主要定位于服務中高端客戶。2018年,隨著《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下稱指引)對證券公司“大集合”業務轉型做出明確安排,相關存量大集合產品被要求對標公募基金進行管理。
某資管人士表示,資管新規和指引出臺后,與券商資管產品相比,公募基金在產品種類和公開宣傳方面優勢明顯。比如“大集合”產品,不但要求滿足合格投資者要求,而且還不能公開募集。目前,相關券商資管產品的公募化改造仍在不斷推進。對于沒有公募牌照的券商機構來講,很難做增量,且公募化改造后的產品仍以集合管理資產的身份存在,就享受不到諸如分紅免稅的利好政策。為了保住“大集合”改造之后的存量公募產品,券商機構申請公募牌照勢在必行。
公募基金管理辦法近期迎來重大調整,修改后的公募基金辦法優化了公募牌照制度,適當放寬“一參一控”的限制,允許同一主體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這為券商資管機構開展公募業務打開了方便之門。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券商機構來講,進入公募領域之后,由于起投金額的大幅降低以及宣傳路徑的打開,券商的產品線和投資群體將被極大拓寬,有助于券商業務的多元發展。
基金人士表示,長期來看,券商機構進入公募領域,無論對公募行業格局還是券商自身發展都將起到正向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