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10月9日節后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迎來開門紅。截至今日收盤,滬指漲1.68%,深成指漲2.96%,創業板指漲3.81%。兩市合計成交7113億元,北向資金凈流入112.67億元。
展望四季度基本面環境,浙商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助理、基金經理周錦程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復蘇動能仍有望延續,未來基本面的負面拖累或主要來自海外的美國大選、疫情反彈等因素影響。而國內生產、投資截至最新,仍保持著較好的復蘇態勢,通脹CPI影響較小、PPI也將大概率延續修復,而貨幣政策在經濟健康區域內可能不會主動轉向。”
對于四季度的股債性價比,周錦程認為,當前緊貨幣+寬信用的組合,將更有利于股票。目前股債相對性價比處于歷史中性位置,主要博弈主要來自于經濟復蘇動能的延續性,以及全球需求和風險偏好對中國的影響。周錦程評價到,“盡管面臨美國因素干擾,中國經濟仍將在今年表現出自我修復的能力和韌性。”他認為,這一方面在于目前國內修復尚未衰減,另一方面,后續經濟仍有望走出一輪有投資、消費、庫存拉動的周期,值得投資人關注。四季度只要繼續抗住外部壓力,走出內部動能推動的復蘇周期,對應的是股票的機會,債券的壓力。
事件驅動方面,周錦程認為四季度有以下幾點需要重點關注,一是美國大選對中美關系、市場風險偏好的擾動,海外疫情反彈的應對情況;二是是否存在政策轉向的可能(更傾向明年);三是國內基本面內生復蘇的動力下,股市仍有上漲的空間,但會對債市帶來一定壓力;四是央行貨幣政策確認復蘇或轉向的信號。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