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基金頻道 > 基金動態 > 正文

          公募配置港股持續升溫 今年以來至少12只“港股基金”成立

          2021-02-24 23:52  來源:證券日報 王思文

              本報記者 王思文

              2021年,公募基金逐漸將投資方向轉向港股市場。事實上,這一舉動在去年下半年已見端倪。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2月23日,以“掘金”港股為主的新基金至少有12只,發行數量占去年全年近五成。據記者觀察,投資港股或港股通標的比例不低于非現金資產80%的權益類基金、寬基指數基金成為新發“港股基金”的主要類型。

              多家公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估值優勢、長期滯漲、盈利改善是港股備受資金追捧的原因,基金投資者可以在近期多關注布局港股投資機會的相關基金產品。

              年內“港股基金”

              成立數量至少12只

              2021年以來,在公募基金新發市場發行火爆的背景下,諸多新基金取得了投資港股通的“許可證”,新基金對于配置港股的意向愈加明確。

              今年“港股基金”發行速度遠超往年發行水平。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所有基金產品中,名稱中含有“港”字的基金共計173只(A/C份額合并計算,下同),其中規模超過10億元以上的基金共計43只。在這些基金中,于2016年成立的基金數量最多,共計45只,占比為26%。2017年、2018年、2019年成立的基金數量較為平均,分別為30只、21只、29只。

              引人注意的是,在這些基金中,有12只基金是2021年剛剛成立不久的新基金。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2月23日,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全市場已經有12只“港股基金”正式成立,募集規模合計229億元。其中不乏投資港股或港股通標的比例不低于非現金資產80%的權益類基金。例如嘉實港股優勢、博時港股通領先趨勢、弘毅遠方港股通智選領航、創金合信港股通量化基金、中銀港股通優勢成長。上述新發基金受倒了市場追捧,其中嘉實港股優勢在發行第一天就被百億元資金搶籌,再度上演新發基金市場“一日售罄”,最終以51.18%的認購申請配售比例成立。

              除權益類基金以外,“港股寬基指數基金”也成為2021年公募基金的另一大重要布局產品。目前來看,雖然指數基金的平均收益不及權益基金,但由于覆蓋股票面較廣、總體運行相對穩定、跌幅相對可控,成為穩健投資者青睞的基金產品類型。

              目前來看,今年以來全市場已經新成立8只“港股ETF基金”,其中包括工銀瑞信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嘉實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華泰柏瑞中證滬港深互聯網ETF、匯添富中證滬港通500ETF、富國中證滬港深500ETF等。這些基金產品大多來自于大型基金公司,在品牌效應和扎實的投資經驗背景下,前三只基金均實現一日售罄。

             公募基金經理

              看好港股投資價值

              對于基金經理逐漸熱衷配置港股市場的這一現象,鵬華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尤柏年表示:“從估值來看,A股成長性溢價較高,對比創業板、科創板估值,港股龍頭公司尚有空間可尋。對于偏好成長性的A股基金經理,在同樣的賽道里配置港股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未來在各路資金加持下,對港股前景更具信心。”

              尤柏年進一分析稱,今年很多機構新發了大體量的主動權益基金。這些基金大都取得了投資港股通的許可,且倉位不超過50%,成為當下南下資金的主力軍,對于短期市場走勢的影響舉足輕重。由于中國對疫情控制得當,經濟保持韌性,外資對于港股也越來越重視,許多長線的海外基金開始增加港股的配置。

              嘉實港股優勢混合基金基金經理張金濤和胡宇飛同樣認為,港股市場當前在傳統行業具有估值優勢,同時新經濟優質標的擴容迅速,全球經濟處于復蘇期,流動性環境相對寬松,這為2021年的港股投資提供了機遇和空間。

              易方達指數投資部高級基金經理范冰則對記者表示,從大趨勢來看,受益于弱美元和全球風險偏好提高,A股市場具備較大的投資機會,而港股市場作為配置中國資產的橋頭堡,直接受益。中長期來看,港股市場尤其是新經濟板塊的表現值得期待。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