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隨著上一個會計年度的結束,在歲末年初,兩市一些公司再次出現賬面“騰挪”的現象,例如,通過債務豁免來改變公司的財務狀況、對應收款項壞賬準備會計估計變更等。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業人士表示,審計機構應對此保持關注,分析具體原因,看是否存在人為調節利潤的行為。
債務豁免難言拯救ST公司
1月3日,*ST中昌發布公告,分別收到民生銀行蘇州分行、天津銀行上海分行的通知,民生銀行蘇州分行將對公司和擔保人享有的債權及擔保權利等全部權益轉讓至自然人馬明;天津銀行上海分行已與公司控股股東三盛宏業簽訂協議,三盛宏業已按協議約定承接約3.3億元債務,應向天津銀行上海分行履行還款義務,并取得對上海鈺昌約3.3億元的債權以及公司提供對應的保證擔保;天津銀行上海分行按協議約定同意三盛宏業的債務承接行為,部分債務承接完成后,天津銀行對上海鈺昌的債權降為1.41億元,公司的連帶擔保責任亦降為1.41億元。
公告顯示,2022年12月31日,公司收到馬明、三盛宏業分別出具的《債務豁免函》,馬明擬不可撤銷地豁免公司1.38億元債務本金和利息的償還義務;公司控股股東三盛宏業單方面、無條件、不可撤銷地全額免除公司子公司上海鈺昌3.3億元的債務及利息。
*ST中昌并不是首家發布公告被豁免債務的公司,在最近一周的時間里,另有2家ST類公司也發布了豁免債務的相關公告。
不過,這種行為也引起監管部門密切關注。*ST中昌隨后收到問詢函,要求核實關聯關系、是否有利益往來、豁免公司相關債務的原因及主要考慮,相關協議是否附帶生效條件或其他約定,后續是否涉及以其他方式返還或其他利益安排等事項。
由于當前正處在上一個財務年度結束的節點,投資者關注此時出現的豁免債務真實意圖,以及財報審計時是否會有其他狀況。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審計首先要評估債務豁免等問題的重要性,重點關注一些盈虧臨界點、具備重組需求、將要ST、將要退市的上市公司財務異常狀況。進而對企業相關問題做出合理的職業判斷,繼而要判斷企業這么做的目的是否正當,從企業行為動機出發,去尋找審計證據。”
財務規則嚴肅性仍要維護
對于上市公司出現“賬面”財富變更的原因,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審計有必要對此予以留意,并給予合法、合規的處理,這既是維護財務規則嚴肅性,也是實事求是地呈現公司運營狀態,有利于維護公司平穩運營的。
不過,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行業人士也提醒,投資者要關注上市公司頻繁出現“賬面”財富變更背后,是否有人為調節利潤的風險。
“當前會計制度給予上市公司一定的主觀判斷權限,有些企業基于正當的職業判斷,諸如計提減值、計提壞賬,有些企業是合理訴求,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壞賬無法收回;而有些企業是借此調節利潤,比如將虧損計提集中在某個年度、以債務豁免來轉移企業資產、操縱年度利潤來規避退市風險等。審計要對上市公司的財務行為從動機上加以詮釋,防止企業通過操縱財技來實現不正當目的。”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一些ST公司而言,“賬面”財富的變更,并不能從實質上改變公司的困厄。
透鏡公司創始人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審計一般重事實,商業合理性次之,即以核查資產、收入變更的事實性為主。債務豁免主要看動機,如果是出于保殼的需求,價值并不大,因為按照目前的規定,交易所會把這些屬于‘非商業邏輯’的資產、收入剔除。如果是為了減輕上市公司債務壓力,令其早日恢復自我造血能力,則還是很有價值的。”
(編輯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