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4月3日,*ST金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同花順數據顯示,按照交易類、財務類、規范類、重大違法類指標規定的要求,有近300家公司觸及退市紅線,且有21家公司涉及了兩項以上的指標。
結合預警退市風險相關公司過往的資料可知,曾被立案調查、經營面崩壞等是這些公司共同特質。不過,即使摘牌后,一些公司還面臨其他麻煩。例如,*ST金洲的部分投資者仍在積極推進訴訟索賠事項。“退市并不影響投資者主張自己的權利,我們已接受了部分*ST金洲投資者的委托,正在有序推進民事索賠訴訟。”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從同花順數據統計來看,觸及重大違法類退市風險和規范類退市風險的企業最多。結合過往公告可知,觸及重大違法類退市風險的公司,此前因信息披露問題被立案調查、處罰的不在少數。例如,4月4日,*ST新海發布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最新風險提示:根據此前監管部門查明的違法事實,公司公司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及2019年半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公司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財務指標可能觸及相關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此外,存在規范類退市風險的公司中,“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是被提及較多的事項。
“和大股東、董監高等股東相比,中小投資者在信息獲取上處于弱勢地位,只有公正地獲取一致信息,才能保證投資者不被欺騙和誤導。”王智斌對記者表示,重大事件或者能夠引起股價波動的信息,上市公司應該通過正式的信息披露平臺進行發布。但從目前被監管部門處罰的案例來看,有一些上市公司對重大事件的披露存在問題,“重大擔保、重要合同、合作進展、對新興技術的投資等問題,上市公司應該綜合評估這些信息對公司股價、投資者決策是否可能產生重大影響。不過,過往一些被立案調查和被處罰的公司中,有一些信息披露義務方和上市公司非常‘大意’,對這些關鍵信息披露不完善,給投資者造成了損失。”
此外,結合同花順數據和兩市公告可知,一些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如何延續,也是各方關注的重點事項。
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監管更看重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上市公司需努力提升自身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要了解相關規則,重視風險。不過,對于一些問題公司來說,退市不是一退了之,對于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投資者均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及其有過錯的董監高等責任人員、中介機構承擔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責任,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編輯 張明富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