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上市公司 > 正文

          透視廣東A股上市公司2022年業績:頭部企業日漸強大 腰部企業亟待突破

          2023-05-12 19:00  來源:證券日報網 

              本報記者 李雯珊

              見習記者 解世豪

              2022年廣東省A股上市公司已披露年報的841家企業(上市公司843家),營業總收入9.73萬億元,同比增長4.22%;利潤6378.7億元,同比下降7.64%。

              “從數量上看,廣東省上市企業占A股企業總數量約17%,反映出廣東企業的實力強,也能充分運用資本推動企業發展。從規模及盈利能力看,電子、房地產及金融行業仍是支柱產業。此外,從區域看,廣東省上市企業中,規模及盈利能力好的企業集中于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廣東經濟依靠超一線城市企業帶動的發展格局,其他各區域的發展還需要加快步伐。”深圳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收入結構:10億元至50億元區間企業占比最高,達41.38%

              上述已披露2022年年報的841家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達9.73萬億元。其中營收過萬億元的有1家,占比0.12%;1000億元至10000億元區間內有18家,占比2.14%;500億元至1000億元區間內有15家,占比1.78%;100億元至500億元區間內有82家,占比9.75%;50億元至100億元區間內有80家,占比為9.51%;10億元至50億元區間內348家,占比41.38%;10億元以下297家,占比35.31%。

              中國平安多年來一直位居廣東企業之首,2019年即跨入萬億收入之門,近四年分別為1.17萬億、1.22萬億、1.18萬億和1.11萬億。工業富聯在工業自動化大潮下,2022年營業收入達到5118.5億元,收入突飛猛進并超過2021年排名第二的萬科(5038.38億元)

              金地集團、廣汽集團和海大集團首次進入營收千億元陣營。這三家公司2022年收入分別為1202.08億元、1100.06億元和1047.15億元,2021年收入數據分別是992.32億元、757.76億元和859.99億元。它們所代表的三個行業是地產、新能源汽車和飼料。

              規模成長方面,共有430家公司收入同比增長,占比為51.13%。其中,共有17家公司收入增長超過100%,排名前五名的依次為*ST中潛的355.36%、德方納米的355.30%、星湖科技的329.51%、亞鉀國際的313.00%和冰川網絡的303.87%。在這17家公司中,有6家來自新能源材料企業,依次德方納米、融捷股份、貝特瑞、億緯鋰能、翔豐華和天賜材料。

              雖然在100億元至500億元腰部企業陣營有82家,但這個群體還遠遠不夠強大。經濟發展理想的結構是橄欖狀,這也意味著未來廣東區域未來在500億元至1000億區間內企業增長空間有限。

              “制造業是珠三角優勢產業,它們多依附產業集群配套而興。從2022年發展質量分析,數量龐大的企業仍未擺脫對產業集群主體的依附,特點是定價能力較弱,發展空間受限,長期處于細分賽道的狹窄空間中。”一位行業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據表明,較大比例公司收入徘徊于10億元收入。

              數據顯示,2022年10億元至50億元收入以內企業高達348家,總收入8356億元,348家公司等于0.75個中國平安或2.42個美的集團。另外10億元以內的297家公司總收入1531億元,等于0.14個中國平安或0.44個美的集團。

              千億元陣營業績下滑的有4家企業,分別為中國平安-5.92%、保利發展-1.37%、中集集團-13.54%和神州數碼-5.32%。

             利潤結構:76.33%企業實現盈利23.67%虧損

              已披露2022年年報的841家上市公司,642家公司歸母凈利潤為正,占比76.33%。其中,招商銀行以1380.12億元領跑盈利榜單,也是唯一利潤過千億元公司。另有9家企業歸母凈利潤超過100億元,分別中國平安歸母凈利潤837.74億元、平安銀行455.16億元、美的集團295.54億元、格力電器245.07億元、萬科A226.18億元、中信證券213.17億元、工業富聯200.73億元、保利發展183.47億元和比亞迪166.22億元。

              在重要指標盈利成長能力項下,378家盈利同比增長,占比44.95%。其中105家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增長超100%,而融捷股份、嘉應制藥和飛馬國際3家公司分別以3472.94%、2874.05%和1697.48%的同比盈利增速位列三強。

              另有43家企業扭虧為盈。其中溫氏股份由2021年虧損134.04億元轉為2022年盈利52.89億元,長園集團由虧損10.27億元轉為盈利6.74億元。

              藍籌企業仍是利潤貢獻的主角。物流龍頭公司順豐控股在2021年利潤同比下滑41.73%后,在2022年以44.62%重回增長趨勢軌道。與順豐控股類似的另一家藍籌企業是海大集團,這家公司在2021年同比下降35.14%后隨即在2022年以80.54%重回上升趨勢。

              周期性特征仍在過去的一年中,對部分企業產生了重要影響。2022年廣東兩個較大的虧損企業一個是南方航空,一個是華僑城。南方航空受疫情影響虧損額高達326.82億元,其2020年虧損108.42億元,2021年虧損121.03億元。地產及文旅頭部的華僑城,2022年利潤同比下降387.05%,虧損109.05億元,這也是其歷史上虧損最大的年份。實際上華僑城下降趨勢在2021年就已經出現,雖然當年公司凈利潤為37.99億元,但同比下降70.05%,這亦是華僑城在此之前連續6年兩位增長后的首次轉向。

              數據表明,共有25家企業在2022年歸母凈利潤虧損額達到10億以上,總虧損893.50億元。已披露2022年報的841家企業共有199家虧損,虧損總額1243.38億元。前述25家企業虧損額占總虧損的71.86%。從虧損企業規模來看,虧損公司數量多集中于10億元收入以下的中小企業,多達103家,占到了297家10億元以下收入企業的34.68%。

              在中國資本市場實施注冊制政策后,中小企業如何提高企業價值、競爭力和成長性,及保證其在資本市場的存續價值和活力,將是10億元以下中小企業面臨的重要考驗。

              電子、房地產和非銀金融行業領跑

              按照申銀萬國行業一級分類對上述841家公司進行分類梳理,電子、房地產和非銀金融行業公司以1.56萬億元、1.36萬億元和1.26萬億元的總營業收入位居行業收入前三,這也是僅有的三個的收入過萬億元的行業。

              其中共有17個申萬一級行業規模處于擴張狀態,而收入增速位居前三的為汽車69.06%、電力設備45.61%和農林牧漁20.33%。

              盈利方面,銀行、非銀金融和電子行業公司分別以1835.28億元、1301.67億元和593.41億元的總歸母凈利潤占據榜單前三。

              其中,共有14個申萬一級行業公司的總歸母凈利潤處于上升狀態,社會服務、農林牧漁、汽車和有色金屬四個行業公司總歸母凈利潤增速最快且超過100%。

          (編輯 才山丹)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