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左永剛
6月20日,中國式知識付費高峰論壇暨如是金融戰略投資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通衡浙商資本創始合伙人梁曉瑋、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等眾多業內大咖出席論壇。
作為2018年資本市場最火的風口之一,知識付費行業又迎來了一次新的探索:知識+資本+互聯網。如是金融研究院宣布引入通衡浙商資本和喜馬拉雅FM的聯合戰略投資,正式入局互聯網知識付費行業。如是金融研究院是著名青年經濟學家管清友博士創辦的獨立第三方投研平臺,致力于金融垂直領域的精品知識內容生產。通衡浙商資本背靠十幾家大型上市公司,聚焦于知識IP的孵化和運營。喜馬拉雅FM是互聯網音頻分享領域的獨角獸公司,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互聯網知識付費平臺。此次三方合作是內容生產供應方、IP運營投資方、互聯網付費渠道方的強強聯手,代表著“知識+資本+互聯網”的最新市場趨勢,這也必將攪動整個知識付費行業的神經。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執行總裁朱振鑫著重講述了金融知識付費的邏輯。他認為現在是一個金融投資的時代,房地產作為主要投資工具的時代已經終結,未來隨著新中產的崛起,金融投資將取代房地產成為投資的主流。中國目前的家庭戶均資產已經超過100萬,而其中接近70%是房地產,遠遠高于美國的30-40%,而金融資產的占比僅有10-15%,遠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未來金融投資需求將加速膨脹,這將直接刺激金融知識的消費,尤其是專業化的金融知識。一方面,新的風險防不勝防,另一方面,新的機會也不斷涌現,只有依靠專業金融知識,及時了解新工具、新市場、新政策才能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金融知識天生就是為付費而生的,好的知識付費模式要么是需求端不斷有新用戶,要么是供給端能不斷提供新內容,金融知識這兩點都可以做到,這是其他領域的知識所不能比擬的商業優勢。”他認為,從需求端來看,金融知識市場受益于新中產崛起帶來的需求增長,從供給端來看,金融環境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金融知識天然具有可更新性和可持續性,這實際上克服了知識付費商業模式中的一個最大的難點。在知識變現的模式上,他認為未來知識產品也需要“新零售”思維,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充分挖掘知識內容的附加值。
如是金融研究院已經聯合喜馬拉雅FM在探索知識付費的“新零售”模式。此次論壇上,雙方正式宣布啟動“中國式金融投資巡回策略會”系列線下活動。“如果說線上音頻課程是我們的唱片,那么線下的策略會就像是歌手的巡回演唱會,這都是知識內容的不同銷售渠道。”據報道,中國式金融投資策略會此前已經在新疆打響第一槍,眾多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參與。從線下到線上,再從線上回歸線下,這也是目前互聯網行業的一個最新趨勢。
論壇最后,如是金融研究院還結合知識付費的核心賽道,發布了與諸多機構的戰略合作。民生證券董事長馮鶴年、漢富控股董事長韓學淵、中關村股權投資協會會長王少杰、正和島副總裁劉海燕分別代表各自機構與如是金融研究院簽約,并表達了對雙方合作共贏的美好愿望。與此同時,如是金融研究院聯合星權聯盟正式發起成立“星金融俱樂部”,致力于為明星等超高凈值收入者提供專業化的投融資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