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施露
近日,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出行專項基金、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和北方工業大學聯合主持編纂的《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報告(2019)》(共享出行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發布。
藍皮書顯示,2018年各類共享出行人數已超過284億人次,共享出行的交易額達到了2478億元,同比增長23.3%。網約車、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合乘與分時租賃等共享出行方式成為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和巡游出租車等傳統出行方式的重要補充,共同構成多層次的城市出行體系。
藍皮書分析指出,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8月底,我國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共有1950萬輛,覆蓋全國360個城市,注冊用戶數超過3億人次,日均訂單數達到4700萬單。相對前兩年的大起大落,進入2019年行業發展增速相對平穩,趨于理性,逐步形成哈啰出行、美團、滴滴“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當前企業不再是靠燒錢補貼來獲得用戶,而是把重心放在了精細化運營發展上,運營效率決定企業未來的競爭力。
以哈啰單車為例,目前哈羅單車業務精細化運營已經進入2.0階段——即智慧運營。借助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哈啰基于哈啰大腦這一智能決策的指揮中心,實現智能供需預測、智能規劃、智能調度、智能派單等單車全鏈路運營智能化。
自2017年8月《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各地政府部門積極探索管理機制和管理措施,引導行業良性發展。2019年8月,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等平臺經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藍皮書認為,未來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還將會持續增加,時長交易額將保持持續上漲的趨勢。從長遠看,預計到2025年城鎮人口將達到9億,共享單車未來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此外,共享單車在生態圈中能否與其他企業形成協同或者閉環成為競爭的關鍵。以哈啰出行為例,哈啰拓寬業務維度,以共享單車為基礎流量入口,推出助力車業務作為城市中短途出行的補充和優化,處細分領域領導地位。哈啰以兩輪運力搭建城市出行“毛細血管”的模式將成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藍皮書還預測,伴隨著共享單車進入理性發展期,未來各級政府部門將會依據共享單車企業的服務水平進行更為科學的分類化管理,總量控制等政策有望放開。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