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施露
日前,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團工程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建筑行業首個AI算法集成開放應用產品“四建AI云大腦”正式上線,并發布公測版V1.0,該應用產品內置12個核心多源AI算法,將極大提高解決建筑施工階段“結構損傷查勘”、“建筑材料查驗”、“施工安全管理”三大應用場景面臨的實際問題的效率。
用戶僅需依次進行上傳圖像、編輯圖像、運行程序、生成和下載圖像結果、預覽和下載PDF報告等簡單操作,便可在幾十秒內快速實現混凝土表面裂縫、鋼筋銹蝕、清水磚風化等多種類型損傷區域的定位,大批量鋼筋、鋼管數量的點數以及安全帽佩戴、反光衣穿戴、煙霧明火危險源的檢測。
與傳統采用人為經驗判斷、人眼視覺記錄、人工現場管理等工作方式相比,四建AI云大腦解決了損傷識別精度低、人工點數效率低、安全管控不及時等問題,顯著提高了結構損傷查勘、建筑材料查驗與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
產品所涉及的“清水墻典型損傷智能識別算法”成功入選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AI加速鍵:上海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探索與實踐案例集》,并在7月8日上海舉辦的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布,為業內唯一。
現階段,智能建造已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涌現出多種智能建造創新技術及其應用產品,但仍缺少專業針對建筑行業應用場景的人工智能開放應用產品,導致大量智能建造研究成果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或試驗室階段。上海建工四建集團工程研究人員利用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大數據理論、云計算、并行計算等多智能技術融合手段研發了改產品。
近年來,上海建工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建筑工程領域的技術應用,堅持大膽嘗試和創新,在建筑全生命期智慧平臺、智能施工監測系統、智能建造機器人、智能施工裝備與設備等研究方向持續挖掘,打造了行業內首個歷史建筑全生命期數字孿生平臺、醫院智慧運維平臺等10多項重大工程中推廣實踐,取得研究成果榮獲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稱號。研究成果與工程實踐的緊密結合,也培養了10多位包括上海市首席技師、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科技啟明星在內的一批行業數字化建造專家。
未來,上海建工將繼續致力于人工智能建筑工程應用技術研究及其產品研發,加快推動中國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編輯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