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12月16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重塑新格局,助力‘雙循環’——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證券業論壇”在北京召開。
在注冊制改革的背景下,對于券商的執業專業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券商的運營模式也會迎來大的調整。在論壇的圓桌對話環節,嘉賓們就“注冊制給資本市場、證券業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這一話題,展開探討。
東方證券財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執行主管,宏觀研究員陳達飛表示,“注冊制與資本市場的關系,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系。注冊制帶來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大大縮短了企業上市審核周期,這對很多新經濟企業至關重要。”
陳達飛表示:“假設把注冊制往前推5年或是10年,很多新經濟領域優質公司會在A股上市,A股投資者就能夠分享這些公司的高成長性。‘引進來’的渠道改革了,退出機制也會改革,所以現在或未來要進行的另外一方面改革就是——退出機制,退出機制會更加嚴格(退出機制改革已經出臺)。”
“引進來的公司如果不滿足監管及合規要求,包括一些長期出現虧損的公司,就會被強制退市,久而久之,留下來的都將是優質公司。屆時,長期以來資本市場存在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或許會隨著注冊制的引入,逐步有效的去化解。”陳達飛補充道。
陳達飛認為,中國的證券業,被比喻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對證券公司或者是投行部門來說,在注冊制下,券商應該更主動、更盡責地扮演好“看門人”的角色。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