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全方位融資
理財、非標業務回表的影響之一,是銀行表內資產、負債規模增加,從而導致資本充足率下降,觸發銀行融資需求。
公開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17年,僅A股的上市銀行,就已經通過定增、優先股、二級資本債、可轉債等方式,進行了總規模約6050億元人民幣、10億美元,總計超過6100億元的融資。其中,融資最多的光大銀行,通過H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方式,共計融資超過960億元。
而在H股上市的銀行中,也至少有7家發行了總額68.13億美元的境外優先股,以及80億元人民幣的二級資本債。以上合計,上市銀行2017年共計融資約達6600億元人民幣。
上市銀行的融資剛剛拉開序幕,2017年完成融資計劃的銀行又將進行新的融資。截至目前,已經披露尚待進行的可轉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定增融資的發行規模,合計已經超過3100億元,其中又以可轉債規模最大。
已經披露可轉債發行方案的銀行中,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發行規模最大,均為500億元。其次為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分別為400億元、260億元。此外,張家港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吳江銀行也分別計劃發行可轉債30億元、30億元、20億元、25億元,合計金額1765億元。加上常熟銀行已經發行的30億元,年內銀行可轉債發行至少將達到1795億元。
此外,包括上述銀行的多家銀行,還公布了總計325億元的二級資本債發行計劃,以及780億元的優先股、240億元的定增融資計劃。上述合計3220億元的融資計劃,已經達到去年實際融資規模的50%左右。為了抓緊補充資本,部分銀行已經使用了定增、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幾乎所有融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