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最新調查顯示,2017年香港銀行錄得強勁的盈利水平,并計劃將利潤再投資于科技和創新以推動增長,保持競爭力。
畢馬威第30期香港銀行業年度報告,回顧了香港銀行業的整體表現,并對香港十大本地銀行2017年的主要績效指標作出了分析。
報告發現,報告涵蓋的所有持牌銀行的總資產增長達8.1%,高于2016年5.6%的增幅,而扣除減值準備前之經營利潤則按年同比增加13%,由港幣2,030億元增加至港幣2,290億元。
貸款組合強勁增長,成本收入比率下降,加上信貸質量和凈息差有所改善均令相關銀行在2017年錄得強勁的收入增長和更高的盈利水平。
畢馬威香港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馬紹輝(PaulMcSheaffrey)指出:“我們看到美國息口繼續上升——預計港元利率在未來也會順勢上揚——這可能會導致整個銀行業錄得更高利差。信貸虧損有所下降并保持低位,而我們也看到貸款業務按年度同比錄得大幅增長,顯示銀行處于相對健康的狀態,它們的資產和貸款業務也將繼續增長。”
截至2017年年底,報告涵蓋的銀行的平均凈息差增加至1.63%,較2016年增加6個基點,而平均成本收入比率則由去年的47.9%改善至42.5%。香港十大本地銀行的平均減值貸款比率則從2016年的0.82%下降至0.68%。
與此同時,受訪銀行的貸款和墊款總額于2017年按年同比增長14.9%至港幣84,680億元。畢馬威中國金融服務業合伙人黃寶珊指出:“這些增長部分是受到‘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以及物業市場需求強勁帶動。”
業界另一項重大發展是香港最近引入新的虛擬銀行發牌制度。非傳統營運商紛紛計劃申請相關牌照并提供其他金融服務,令銀行業的競爭更趨激烈。
黃寶珊補充說:“這些新參與者應能大幅激發傳統銀行,推動它們創新、采用新的技術、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進一步開發其在線和移動平臺以提升服務水平。”
允許科技公司設立虛擬銀行也有望顯著提高行業標準,令所使用的技術更加精良。
馬紹輝總結說:“多家銀行均表示他們在2017年增加了在創新科技方面的開支,我們預期數字化和自動化將繼續成為行業的焦點,以協助管理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并保持競爭力。”
“在這些銀行中,許多也尋求投資于與‘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有關的機遇,以進軍新市場和開發新產品,擴大客戶基礎并推動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