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呂東
近年來,在金融科技大潮的推動引領下,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腳步愈發加快。我國城商行、農商行等地方中小銀行數量眾多,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客戶需求升級的壓力,此類銀行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受限于自身資金投入、人才儲備、場景搭建等多方面因素,中小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并不一帆風順。
金融壹賬通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官、銀行云CEO黃宇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時表示,積極布局金融科技關系到中小銀行未來的發展和生存,但此類銀行普遍缺乏獲客能力,缺乏創新的金融產品,缺乏大數據的風控。“他們最擔心的是數據和流量這兩點,流量即獲客,數據即風控,這是他們未來轉型成敗的關鍵因素。”
中小銀行轉型面臨
人才技術資金不足
作為平安集團32家一級子公司中的一家,金融壹賬通在平安集團里承載著發展金融科技的使命。截至2019年3月底,金融壹賬通已為超3300家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其中銀行的數量就高達近600家。在黃宇翔看來,相比于其它7家同樣做金融科技的純金融公司,公司的優勢在于對行業中間的銀行金融場景和牌照,還有對監管、風控的理解。
由于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數量眾多的中小銀行向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也愈發迫切。黃宇翔對本報記者表示,其幾年前最開始跟中小銀行接觸時,多數銀行是有抵觸和顧慮的。經過這幾年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他們的心態也轉變,也開始信任金融壹賬通并開始尋求支持。在黃宇翔看來,對于中小銀行來說,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以前靠線下去獲客,業務很傳統。而數字化轉型壓力的加大,讓此類銀行有了危機感和緊迫感,需要借助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經驗和能力,來迅速提升自身的金融科技服務和競爭力。
“中小銀行轉型的痛點和需求是什么,這是我每天想的問題,因為這也是公司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基礎。”黃宇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才短缺、技術不足以及資金有限,是此類銀行在轉型中普遍遇到的問題,金融壹賬通則以金融科技賦能,幫助中小銀行提高科技水平、增強創新能力、實現戰略轉型。黃宇翔介紹到,壹賬通目前有四大產品為銀行賦能,分別為:智能營銷、智能產品、智能風控以及智能運營。而這四個產品很多商業銀行目前都很缺乏。他舉例道,由于缺乏大數據風控,中小銀行運營的成本非常高,降不下來。
對于此前不久推出的互聯網銀行平臺,黃宇翔指出,目前商業銀行的系統大多比較傳統、也很老舊,現在互聯網數字化的轉型中,很難真正再轉型。而對于中小銀行來說,更換銀行系統,不僅投入大,風險也大。而金融壹賬通為他們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搭建一個生態圈、一個云服務,這些銀行均可以把線上的數字化的業務放到這個平臺上。“我不光給你一個系統、給你一個引流的流量,還幫你創造產品,這個產品以前你不知道怎么做,產品創造好了,我告訴你怎么做。”
城商行合作需求強
北部、西部地區客戶多
據了解,金融壹賬通合作的近600家銀行中,中小銀行占據絕大多數。“城商行與農商行是我們銀行客戶群體中最重要的兩個,雖然我們目前也開始與部分大行、外資銀行有了合作,但數量較少。”黃宇翔介紹到。
黃宇翔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城商行在想法上、認識上比較領先,由于城商行之間競爭也很厲害,所以也希望與金融壹賬通這樣的公司合作,這是他們最看重的客戶群體。“當然有的城商行體量比較大,所以也會有更多的成本投入。”
記者了解到,雖然我國東部地區、南部地區經濟較為發達,但目前金融壹賬通的城商行客戶卻是北部和西部地區居多。
而在與農商行合作方面,黃宇翔則認為這是他們最想去做的,但與城商行比起來還是有些區別。他表示,若與農商行進行合作,除了要與農商行本身溝通外,還會與當地省聯社溝通協調,農商行的科技能力建設,往往是由省聯社提供的。據介紹,平安壹賬通也正與一些省聯社溝通洽淡,但目前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我要服務一家省聯社,可能下面會有100家左右的農商行,眾口難調。”黃宇翔坦言。
(策劃 呂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