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金融機構 > 銀行 > 正文

          監管規范銀行攬儲:不得與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合作

          2020-12-26 06:10  來源:上海證券報

              支付寶、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等互聯網平臺近期下架在售互聯網存款產品。華東地區某銀保監局于12月24日下發的《關于進一步規范轄內存款市場若干問題的通知》顯示,該銀保監局明確要求轄內各類型銀行機構進一步規范存款吸收行為,不得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或與其他第三方中介合作的方式吸收存款;已經開展合作的,即日起下架相關存款產品,終止合作。

              互聯網存款產品是銀行通過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臺銷售的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來自銀行,購買渠道來自流量平臺。銀保監會、央行于2018年6月發布的《關于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就提到,禁止銀行“通過第三方中介”吸收存款。

              “互聯網平臺是否歸于第三方中介,屬于認定模糊地帶。”一名銀行從業人士表示,目前監管全方位收緊,此次監管文件除了標明“第三方中介”,還明確了“第三方互聯網平臺”作為銀行規范合作的對象。

              東吳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祥云認為,資管新規落地后,銀行理財的預期收益率走低,新的凈值型產品“打破剛兌”,但大部分投資者的理財觀念仍然保守。在此背景下,保本保息、合法剛兌的存款有了賣點。中小銀行由于本身線下分支機構受區域限制,客戶流量少,更愿意借助互聯網在全國范圍吸收存款。

              馬祥云表示,個別中小銀行過度依賴互聯網渠道,這也是引發監管收緊的原因之一。

              部分銀行依靠互聯網平臺吸儲,存款結構發生很大變化。近期,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線上平臺存款: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一文中列出了一個數據:某銀行的平臺存款占各項存款的比例達83%,且主要是異地個人儲蓄存款。

              孫天琦認為,互聯網存款突破了地方法人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部分地方銀行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從全國吸收存款,從負債業務看已成全國性銀行?;ヂ摼W金融平臺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范圍。

              近兩年,為規范存款市場秩序,引導銀行業穩健經營,監管叫停了智能存款,規范了結構性存款等高息攬儲模式。但在攬儲壓力下,不少銀行仍然存在存款亂象。

              上述通知還顯示,該銀保監局在日常監管中發現,今年下半年以來,非理性攬存現象抬頭,干擾區域存款市場秩序,推高負債端成本,加劇銀行自身負債結構的脆弱性和流動性管理壓力,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有效性。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