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7月16日,安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當前正在對香港資本市場股權融資進行研究論證等工作。今年以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持續升溫。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7日,年內已有10家A股公司在港股上市。當前,同時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即“A+H”公司)已有160家。
市場人士認為,在政策支持下,內地和香港市場協同效應將進一步釋放,未來赴港上市浪潮有望延續。
超4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推進中
7月份以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迎來一波小高峰。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最新數據,7月1日至11日,已有11家A股公司遞交港股上市備案申請。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41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申請正在處理中(包含備案成功、尚未備案以及正在備案公司)。
在市場人士看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積極性提升,是政策支持、企業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政策角度來看,去年4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其中一項是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去年10月份,香港證監會和香港聯交所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資額位居全球第一。
“監管制度優化,是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主要推動因素。”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從企業自身需求來看,部分公司意在構建海外融資平臺,豐富融資渠道;部分公司需要推動海外業務拓展,貼近海外投資者,滿足國際化戰略需求;部分公司希望借港股上市進一步提升海外投資者占比。”李求索表示,赴港上市的企業中,部分企業如寧德時代等境外收入占比較高,國際化發展需求是其赴港上市的重要考量因素。
展望未來,中泰證券策略分析師張文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未來2年到3年,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將持續增加。
李求索認為,未來相關監管制度有望持續優化,兩地市場協同效應或進一步釋放。
高市值、國有企業占多數
今年以來,寧德時代、恒瑞醫藥、海天味業等A股大市值龍頭企業赴港上市,也給市場帶來一定示范效應。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新晉10家“A+H”公司中,9家A股市值在百億元以上,其中有5家市值在千億元以上。這10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募資合計868.85億港元。
張文宇表示,今年港股上市的“A+H”公司呈現出三大特征:一是市值體量高,新增公司有一半市值在千億元級;二是分紅能力強;三是科技屬性凸顯。“A+H”公司在流動性、估值與行業權重上對港股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去年以來新晉‘A+H’企業多為消費與科技行業公司。”李求索表示,另外,大市值企業占比較高。今年以來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半數公司總市值超千億元,其中不乏行業龍頭,產生明顯的示范和集聚效應。
綜合來看,目前,“A+H”公司以高市值、國有企業為主。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7日,前述160家“A+H”公司中,有109家為國有企業,占比68.13%。僅以A股市值來看,141家A股市值超過百億元,占比88.13%,其中,54家A股市值超過千億元。
AH股溢價有望持續回落
一直以來,A股相對于港股存在溢價現象,但是今年以來,AH股溢價呈現回落趨勢。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7日,上述160家公司中,有155家A股股價對港股存在溢價,占比96.88%,但寧德時代等5家公司A股股價對港股出現折價。7月17日,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收報127.65點。
“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收報127.65,這意味著A股價格平均較H股高出約27%。”張文宇表示,這一長期存在的價差主要緣于以下幾方面:首先,我國并未全面實行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其次,A股和港股投資者結構差異明顯,H股以機構資金為主,更注重現金流折現;再次,市場交易制度不同,港股實施T+0制度,允許賣空且無漲跌停板,價格發現效率較高。
在李求索看來,AH價差長期存在是市場和投資者結構差異所導致的結果。雖然同一公司的A股和港股“同股同權”,但兩地市場在投資者結構、交易、流動性等多個方面均存在諸多差異,疊加不同投資者對同一家公司持有不同觀點,因此存在價差也屬正常。
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持續凈流入,AH股溢價水平有所回落。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7日,年內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下降10.73%。
李求索表示,今年以來,AH股溢價水平呈現趨勢性回落,南向資金對港股的持股比例和交易占比系統性提升為主要原因。南向資金持續流入的底層原因是港股在產業結構、股東回報與估值等方面吸引力較高,以及近年來互聯互通制度持續優化。
市場人士認為,未來AH股溢價水平將繼續回落。李求索表示,基于外資流出的沖擊減小、南向資金持續流入等因素,AH股價差有望收窄,港股紅利、科技等板塊或具有更大的價差收斂機會。
張文宇表示,隨著雙向資金通道擴容、ETF互通及境內做市機制完善,AH股價差將進一步縮小。與此同時,得益于港股上市制度改革與高分紅板塊吸引力較大,H股估值中樞將上移。預計中長期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有望回落至110點至130點區間。分行業來看,高股息、金融等現金流穩健板塊溢價將率先收斂,新能源、創新藥等成長賽道仍可能維持偏高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