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金融行業科技賦能及數字化轉型快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也進一步強調了數字化發展、數字中國的理念,特別指出要“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
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規劃指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使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正值金融科技三年發展規劃的收官之年,金融機構勢必要緊跟最新科技動態,持續探索科技賦能,有序推進在產品與服務、合規與風控、管理與運營等方面創新應用的落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此背景下,《證券日報》推出系列策劃“金融機構數字化三年變革系列報道”。復盤、觀察、記錄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進展。
本報記者 邢萌
見習記者 張博
近年來,擁抱金融科技、實施數字化轉型,成為銀行普遍的戰略選擇。2020年,銀行業金融科技總投入資金超2000億元,增速達20%。其中,六大國有銀行占據C位,投入資金逾900億元,所占行業比重由2019年的41%提升至2020年的46%。
從應對金融科技發展浪潮來看,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為銀行主動出擊的重要抓手。目前,13家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加速了銀行金融科技業務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的蛻變,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典型如中銀金科已在去年實現了盈利,打破了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盈利難”的困境。
另一方面,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正在由服務母行向對外輸出業務轉型。記者發現,同業F端與政府G端成為主要的探索方向,工銀科技、建信金科、興業數金等已有代表性成果落地。
與此同時,身處母行“舒適圈”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也面臨著不小的市場競爭壓力。多位業內專家表示,受母行影響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健和保守的運營體制,金融科技子公司難以適應快節奏的市場競爭,同時,在市場敏銳度、產品創新能力、激勵政策的靈活性等方面與典型科技企業存在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