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金融機構 > 互聯網金融 > 正文

          金融機構“搏殺”消費金融藍海 場景貸領域將成新戰場

          2019-10-18 06: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從2010年原銀監會發放第一張消費金融公司牌照開始,中國消費金融機構已走過十個年頭。如果從商業銀行的個人業務、零售金融算起,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更是發展了十數年。盡管如此,在不少研究機構和市場人士看來,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仍是一片藍海,吸引著更多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加入戰局,攻城略地……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消費場景及風控能力或成為機構“搏殺”的關鍵所在。與此同時,在消費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合規風險、過度刺激、共債風險也開始顯現,或掣肘行業可持續發展。業內人士呼吁相關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嚴懲行業亂象、凈化行業環境。

              消費金融高速成長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日前發布的《2019年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報告》(簡稱“《報告》”)預計,我國消費金融行業整體仍會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預計表內消費金融占總信貸規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麥肯錫的一項調研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短期消費信貸將接近10萬億元。

              消費金融這片巨大的藍海,也吸引著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入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主體的多層次消費金融服務體系。這三類參與者分層、互補發展,將消費金融服務覆蓋至不同人群。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5月末,共有24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其中23家已經開業。截至2018年底,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總資產規模合計為3875億元,其中有兩家的規模超過500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從近兩年的上市銀行業績報告中不難發現各銀行在零售金融、消費金融領域“攻城略地”的力度,信用卡、消費貸持續成為銀行業績增長的引擎。僅以信用卡市場為例,工行、建行和招行是信用卡業務規模最大的3家銀行,2008年這3家銀行累計信用卡發卡量達8502萬張,占同期信用卡發卡量的60%;而到2019年6月末,3家銀行信用卡市場占有率降至37%(統計口徑調整為流通卡),信用卡貸款余額市場占有率降至27%,銀行信用卡市場競爭之激烈可窺一斑。

              作為消費金融市場的“正規軍”,消費金融公司近幾年的發展勢頭不容小覷。在公布2019年上半年業績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招聯消費、馬上消費、興業消費、中郵消費、上海尚誠消費、哈銀消費的資產規模已超過百億元。今年上半年招聯消費凈利潤達7.11億元,同比增長17.72%;興業消費實現凈利潤為4.42億元,同比增長121%。

              在馬上金融創始人兼CEO趙國慶看來,消費金融行業迎來更多機構的進入,形成了開放競爭的良好格局,有利于消費金融行業更好發展。一是能夠為行業發展帶來更多動力,增添新的活力,二是可促進行業良性競爭和可持續發展,從而更好地反哺實體經濟,發展普惠金融。

              場景爭奪戰拉開帷幕

              盡管金融機構相當“賣力”,但《報告》認為我國消費金融領域的結構性失衡依然存在,消費金融總體覆蓋率遠低于發達國家,且長尾客戶覆蓋力度依然不足。目前我國消費金融獲得率偏低,仍有近40%成年人從未獲得過消費金融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消費場景、風控能力、獲客能力和資金獲取能力將成為消費金融市場“玩家”的核心競爭力。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艾亞文表示,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來說,新場景的市場爭奪戰已拉開帷幕,擁有較多新的場景資源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競爭中更有優勢。此外,場景爭奪戰也考驗平臺的綜合能力,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或將更加關注“內秀”,比如資產質量的把控,運營水平的提升等。隨著消費金融行業持續穩定發展,消費場景及風控能力或成為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兩大核心競爭力,不排除行業面臨重新洗牌。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看來,目前消費金融大致分為現金貸、場景貸和信用卡三大產品線。從周期波動的視角而言,當前現金貸和信用卡接近增速由快變慢的拐點,場景貸則仍處于上升期。在政策引導下,有望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主要創新方向。

              趙國慶表示,國內征信體系日益完善令欺詐風險日益降低,未來消費金融機構比拼的業務核心競爭力,將集中在信用風險管理能力與風險定價能力——誰能通過精準的風險定價與完善的科技風控能力持續降低壞賬風險,就能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浪潮里獲得巨大成長空間。

              《報告》建議,消費金融機構未來的創新應從幾方面展開:一是深挖有效的消費場景。通過對消費者喜愛場景進行深入挖掘,提升相應金融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二是構建完善的風險控制系統。消費金融機構應真正立足于“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客戶真實、合理的需求進行產品創新和營銷,并加強貸后管理、監控資金流向,嚴格控制過度放貸以及資金挪用可能引發的風險。三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消費金融的核心是征信和風控,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都會對整個消費金融行業產生重要影響。

              強化監管謹防發展“失速”

              消費金融市場一路高歌猛進,但近年來,關于高速變“失速”的擔憂之聲漸起。一方面,金融機構為搶占市場份額,違規亂象頻出。業內人士指出,2018年以來,多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因貸后管理不盡職、暴力催收、違反征信規定等領到銀保監會的大額罰單。其中不乏中銀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這樣的老牌公司。2019年以來,多家商業銀行在個人消費貸業務上頻栽跟頭,因消費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樓市等被開罰單。北京、浙江等地日前已出臺相關文件,重申加大消費信貸流向及用途管控,嚴禁消費貸資金流入禁止性領域,加大現場檢查力度,防范相關風險。另一方面,消費金融業務發展過快甚至異化,尤其是在低年齡群體和低收入群體中不斷滲透,由此帶來局部杠桿率上升和不良資產比率提高的問題,需要給予相應關注。

              分析人士稱,包括學生群體、低收入群體、無需求群體、投資偏好較低的群體,因為互聯網的介入、營銷廣告的輪番轟炸、免費特權的循環推薦,在享受“普惠性”及“低準入性”的同時,被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重復營銷、循環授信。

              從上市銀行2019年半年報來看,部分銀行的信用卡、消費貸的不良率有所上升。國盛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婷婷認為,消費金融在過去幾年經歷較快增長后,2019年銀行業投放整體速度放緩。居民信貸不良率的上升一方面有不良暴露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銀行主動放緩投放力度因素的影響。信用卡不良率自2018年中期開始引發關注,截至目前尚未看到見頂回落信號,未來需持續關注。另外,各家銀行在居民信貸風控能力之間的分化或加大。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余文建表示,消費金融并非天然就是普惠金融,只有符合普惠金融特點和特征的消費金融,才能是真正的普惠金融。他強調,國內外的教訓與經驗表明,消費金融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放任自流、惡性發展,可能會引發風險、危害金融穩定;如果能夠貫徹負責任金融的理念,使其規范發展,就可以提高普惠金融的三大目標(即覆蓋面、可得性、滿意度),助推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

              薛洪言表示,現階段,居民杠桿率快速提升帶來的可持續問題、特定群體以貸還貸的風險問題、個別金融機構無風控放貸問題、超利貸禁而不絕的問題以及行業快速發展中伴隨的個人信息泄露、數據非法交易及暴力催收等問題,均屬于消費金融行業的潛在隱患,需要各方予以重視。他說:“從政策引導的角度看,可著重夯實行業基礎設施,如征信體系完善、反欺詐數據共享、打擊惡意逃廢債等,同時嚴厲打擊違規違法行為,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凈化行業競爭環境。”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