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2019年11月21日,由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中國政法大學區塊鏈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北京郵電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聯合主辦的“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主題沙龍活動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辦。
主題沙龍上,數字經濟學家、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主任陳曉華認為,區塊鏈既具備技術屬性又具備金融屬性,未來將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將在社會治理、經濟民生、科技創新、行業機構與科技監管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導,區塊鏈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胡繼曄從區塊鏈與數字金融監管的角度進行了分享。他用微信搶紅包的例子向我們形象的解釋了區塊鏈-分布式賬本的本質特征。他談到,目前我國已經推出區塊鏈立法,但相較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仍然相對落后。目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區塊鏈立法修法,相信在未來我國區塊鏈相關法律法規將會更加完善,從而更好地規范區塊鏈發展。
北京郵電大學區塊鏈及安全技術聯合實驗室主任馬兆豐發表了題為“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與應用”的主旨演講。他從區塊鏈的起源、原理、本質、作用及應用五個方面總結出了區塊鏈的五元辯證觀,并詳細解釋了區塊鏈計算范式原理本質及核心技術體系架構等。
(邢萌)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