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安國保險研究院近日發布研報稱,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眾的健康意識與風險意識不斷提升,隨著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大眾保險需求有望迎來抑制后的“井噴”。
通過對近幾年中國保險行業原保費收入變化進行梳理,并通過收入增減曲線透視消費者的保險消費偏好的變化,結合安國保險研究院對疫情后中國家庭保險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查,該研究院認為,2014年至2019年,健康險成為中國保險市場上保費收入增速最快的險種。6年間,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總體增長345%,保險的保障功能不斷強化。同時,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健康險需求大增。一季度,我國原保險保費收入16695億元,同比增長2.29%,在較低迷的市場情況下,健康險依然保持較快增速,保費收入2641億元,同比增長21.6%。
上述研究報告指出,突發疫情讓消費者重新認識保險。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新冠疫情影響了他們對保險的認知,認為有必要增加保險消費,防范風險。同時,七成受訪者表示,與疫情前相比,現在購買保險時更注重產品的保障范圍。消費者在選擇保險產品時,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是信任。消費者在自主尋找保險產品時,相熟的保險銷售人員、朋友等熟人推薦最容易被消費者接受,近五成受訪者會選擇;其次超過四成受訪者選擇支付寶、微信等大型支付平臺作為保險入口;保險銷售人員線下面談也是比較受歡迎的渠道之一,超過四成受訪者選擇。
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保險業務線上化,消費者的互聯網行為習慣得到培養。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目前一半以上的服務流程可以在線上完成。近八成受訪者希望未來可以增加線上咨詢服務,近七成受訪者希望增加線上理賠服務。
意識的轉變,也落實在行動和選擇上。安國保險研究院調查發現,在不確定性的風險面前,大眾健康風險意識在不斷增強,健康險和意外險受歡迎。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增加醫療保險配置;六成受訪者表示未來會增加意外險配置;五成受訪者表示未來會增加重疾險配置。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