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殷高峰
被證監會從證券公司“白名單”中剔除,因信披違規被北交所口頭警示,詢價中報出960元/股的天價后被處罰,2022年的西部證券可謂是“流年不利”。
將“30”與“960”弄反
導致現天價報價
5月9日晚間,思特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究其原因是因為其最終發行價格為31.51元/股,但其初步詢價報價信息的報價區間為12.94元/股-960元/股,報價區間之大令人震驚。其中,西部證券旗下產品“西部證券睿赫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報出了960元/股的天價,而該資管計劃的申購數量僅為30萬股,最終被高價剔除。
對此,西部證券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原本決定的報價為30元/股,申購數量為960萬股,因交易操作失誤,將兩項數字弄反,報價出現錯誤。”
960元/股的報價,是最終發行價格的30多倍,也引發了監管機構的關注。僅僅2天后的5月11日晚間,中證協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限制名單公告(2022年第3號)》顯示,西部證券旗下“西部證券睿赫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為被限制的唯一對象,列入限制名單時限為5月12日-6月11日。
中證協表示,在科創板“思特威”新股發行項目網下詢價過程中,“西部證券睿赫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存在違反《注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下投資者管理規則》的兩項相關規定,包括第六條“(二)重要操作環節設置復核機制”和第十二條“應按照內部研究報告給出的建議價格或價格區間進行報價,原則上不得超出研究報告建議價格區間”。
對此,西部證券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中證協的處罰,公司高度重視,認真積極整改,并啟動追責程序,以后將避免類似操作失誤事件的發生。”
被列入限制名單會有何影響?陜西豐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朱長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西部證券睿赫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而言,在被列入限制名單期間,不得參與科創板、創業板、主板等板塊相關項目的網下詢價和配售。”
已從證券公司“白名單”中剔除
西部證券的業績表現也并不好看,2022年一季度,西部證券實現營業收入9.98億元,同比下降20.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84.53萬元。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西部證券的IPO項目已有2項未通過、1項暫緩、1項撤回,成功過會項目數為零,這也直接影響了其投行收入。一季度,西部證券的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4384.69萬元,同比下降10.69%。而在2021年,西部證券的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4.58億元,同比下降13.51%。
近年來,西部證券的保薦工作實施的過程也是一路坎坷,問題不斷。5月6日,北交所披露監管措施情況信息公示中,西部證券因信息披露違規,被口頭警示,涉及對象為保薦代表人。2021年1月份,西部證券因公司項目人員調整頻繁,個別項目輔導效果不佳,保薦代表人勤勉盡責有待加強,信息披露質量存在瑕疵,收到了中國證監會湖南監管局向其下發的《關于西部證券輔導保薦工作的關注函》。
同是2021年1月份,上交所對西部證券出具警示函,西部證券作為華納藥廠、興嘉生物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項目的保薦人,存在以下保薦職責履行不到位的情形,一、在華納藥廠項目保薦過程中,相關職責履行不到位,導致華納藥廠項目信息披露不規范;二、在興嘉生物項目保薦過程中,未對發行人與重要經銷商的關系進行審慎核查,導致相關信息披露與實際情況不符。
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上述問題的存在,說明保薦機構存有僥幸心理。”
同時,對于券商而言,合規風控是業務經營的底線。眾所周知,健全的合規風控體系和穩定的信息系統,為券商業務開展提供堅強保障。證監會最新一期發布的證券公司“白名單”中,也已將西部證券從名單中剔除。
上述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證券公司‘白名單’決定了是否有資格競爭創新業務試點,如果從‘白名單’中被剔除,說明公司在內部管理和業務拓展過程中有沒達標的地方。”
但有意思的是,西部證券仍然非常自信,其在2021年報中這樣表示:“當前,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已全面涵蓋各個部門、各項業務環節以及授權管理、崗位職責、信息反饋、監督檢查、獎懲考核及責任追究等方面。”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