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打破與國內市場的隔膜,是唐國靖歸國工作后日程上首要的一項。
通過實地走訪眾多原油現貨企業,他一步步摸清了當前經濟實體經營模式和業務需求,并認識到,產業實體對運用衍生品工具輔助經營有著較為深入的認識和極為迫切的需求。“對置身微利時代的經濟實體而言,為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比以往更加強烈、迫切。”
國內的期貨公司,也與數年前他所見到的不同——已經通過業務模式的創新升級,憑借自身的專業和資金優勢,從傳統的僅為散戶提供高杠桿的簡單通道,升級為面向市場、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平臺。
這讓他激動不已。
因為這種來自于主要衍生品市場參與者指向性明確的需求轉變和市場參與者角色的逐步完善,讓他再次確定,他正在見證和參與市場轉型的關鍵階段。
實體經濟的風險規避需求,核心在于通過期現風險管理方案如套期保值、期現結合、基差交易的實施,在價格波動的環境下實現穩定經營。
有效運用衍生品工具進行風險管理,一方面,可以通過期現合作套保幫助其管理期貨頭寸,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場外期權和場內做市相結合,滿足企業多元化的避險需求。
在唐國靖看來,產業實體產業鏈上、中、下游不同環節的不同風險規避需求,激發了具有針對性的、豐富的避險產品設計思路,進而推動了針對產業鏈從原料采購、過程管理到銷售等環節不同需求的全方位產業風險管理服務的發展和實現。
“全面的產業風險管理服務,可以實現從單一經濟實體到全產業鏈企業由點到面的覆蓋;一對一定制化的專業對沖業務打包服務,得以降低企業直接設計風險管理方案需投入的成本,并且能夠極大地提升避險效率。”他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
從國內企業切身需求出發,移植嫁接美國市場相對先進成熟的風險管理方案——唐國靖打造的新團隊將成為促進國內衍生品市場轉型發展的新生力量。(張利靜/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