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評論頻道 > 宏觀時評 > 正文

          中國證券報:銀行理財亟待補齊投研短板

          2018-07-02 06: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資管新規開啟了銀行理財發展的新時期,銀行業理財市場迎來一輪新的比拼,但商業銀行在投資研究能力等方面仍存短板,與國際資管機構精細化、專業化的優勢相比尚有較大差距。

              一方面,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56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9.35萬只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29.54萬億元,占比在各類資管產品中居于首位。另一方面,國家審計署近日披露的對某國有大行資產負債損益審計結果顯示,該行部分理財產品投資項目存在違約風險,涉及金額數十億元。

              銀行理財新規將擇機出臺,在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后,商業銀行投研能力將成為投資者做出決定的關鍵因素之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在回歸“代客理財”本質的同時,應該將投研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

              商業銀行應真正樹立以凈值化管理為核心的產品理念,要把“類基金”產品作為長期轉型目標,部署固收類、混合類和權益類、商品和衍生品類四大產品線等,讓銀行理財產品應真正成為服務實體經濟、滿足老百姓資產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務產品。

              與發達金融市場資管行業相比,國內銀行資管業務,一直作為母行的業務部門,缺乏獨立的人事權、財務權、薪酬制度等,尚未建立市場化發展需要的薪酬管理和激勵機制,難以留住核心人才,也無法對外部優秀人才形成吸引力,大大制約了銀行理財業務投研能力的提升。商業銀行應積極落實資管新規的要求,盡快設立資管子公司,盡快形成一套獨立的經營管理構架、合理的激勵機制、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從而吸引和培養專業的投研隊伍,使投研能力真正成為銀行理財的核心競爭力。

              資管新規將投資者劃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促使銀行資管機構的理財銷售體系向更精細化轉型,需運用大數據分析等完善銷售體系和手段。新的理財產品發行生態對銀行理財資金募集能力、產品發行效率、產品信息錄入與報備等方面均提出更高要求,需依賴更精準的數據分析。商業銀行應全面擁抱金融科技,加快建設智能投顧投研聯動體系。銀行資管業務轉型,需要提升核心能力,升級IT系統、風控機制、線上線下運營一體化等,需要資管機構充分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提升運營效率,打破傳統時間、空間界限。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