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賈康
■本報記者 杜雨萌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12月2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二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直接挑戰,就是來自外部沖擊與內部矛盾凸顯交織而成的一種不確定性。
為了有效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賈康表示,我們必須堅決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各項改革措施以提升高質量發展活力。事實上,隨著我國中心城鎮建成區的持續擴大,產業升級的深入推進,中國經濟仍有相當可觀的發展縱深與成長空間,但要努力完成新舊動能的轉換。因此,只有牢牢把握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深化改革的各項工作,我國才能實現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賈康認為,改革要在把握規范性、注重合規的同時,還應特別注意鼓勵創新,必須給出試錯的彈性空間。要在多方面凝聚改革共識的過程中,落實好黨中央所說的“允許改革有失誤、而不允許不改革”的精神,使之真正成為實際工作中推動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一種動力、一種配套環境與條件。因此,對于資本市場來說,除了要鼓勵提升規范化水平外,還要鼓勵資本市場在創新中化解矛盾并開創新局面。
值得關注的是,在談及如何應對外部不確定性問題時,賈康認為,我國應進一步降低關稅,同時在擴大對外開放的其他方面加大力度,在金融領域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對內則需要加強現代化國家治理,尤其是財稅領域以陽光化、法治化、民主化支撐的全面績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