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季度,監管層繼續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債券市場擴容以及體制機制完善。一是鼓勵綠色、科技創新等領域債券擴容,繼續支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債券融資;二是繼續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加強信用評級行業信息披露;三是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使用速度,同時繼續加強地方政府債券風險管控;四是不斷推動我國債市對外開放,包括新增“債券通”報價機構、擴大外資機構在華信用評級業務范圍、延長境外機構投資者債券交易結算周期、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等,境外機構參與我國債市便利度大幅提升;五是在債券違約事件發生的背景下,監管層加強房地產企業發行外債信用風險、證券公司信用風險管理以及企業債務風險等防控,同時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明確公司債券回購違約處置,違約后續處置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
2019年三季度,央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市場資金面整體較為寬松,利率水平略有下降。在此背景下,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11.14萬億元,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環比均增長10%左右,發行期數同比增長13.68%,發行規模同比減少8.10%。其中,非金融企業所發債券(含一般短融、超短融、中票、企業債、公司債)的發行家數、發行期數和發行規模分別為1196家、2236期和22889.65億元,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顯著增長,主要受益于利率水平的下降。此外,三季度非金融企業債券發行還具有債券發行主體企業性質向國有企業集中、擔保債券具有略高的風險溢價要求等特點。非政策性金融債中商業銀行金融債(含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工具)發行規模(6262.50億元)環比和同比增幅均超過1倍,主要是由于“資管新規”實施背景下銀行資本補充需求大增,在監管層的鼓勵推動下,商業銀行永續債的發行規模(3350億元)較上季度(800億元)大幅增加。資產支持證券發行期數(942期)環比回落超10%、同比增速超35%,發行規模(5144.59億元)環比和同比均回落10%左右,這或與諾亞財富34億元供應鏈融資產品出問題使得應收賬款類ABS產品確權風險暴露有關。但隨著首單互聯網票據ABS、首單以LPR為基準定價的浮動利率信貸ABS、首單專利許可知識產權ABS等多單創新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資產證券化的應用范圍和領域進一步擴大。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我國債券市場主要債券品種存量規模達到94.27萬億元,較上季度末繼續小幅增加。
從未來走勢來看,發行方面,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于寬松以及國內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我國仍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債券市場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民企、中小微企業債券融資渠道將不斷拓寬,加之監管層鼓勵多領域債券產品發行,債券發行量有望穩定增長;對外開放方面,10月份,央行、外管局發布通知,允許同一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和直接入市渠道下的債券進行非交易過戶,資金賬戶之間可以直接劃轉,并且同一境外主體通過上述渠道入市只需備案一次,進一步提高了境外投資者入市投資的便利性。同時央行、證監會表示將進一步推動評級領域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外資評級機構的業務范圍,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外資評級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開展全部類別信用評級業務,提升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在諸多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債券市場開放程度有望持續提升。違約后續處置方面,目前央行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抓緊健全違約處置基本制度,配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明確違約債券涉及的法律問題,同時央行還在積極發展違約債券交易市場,研究推出債券置換等提高處置效率的市場化的債券違約處置手段。未來違約后處置制度有望進一步得到完善;與此同時,10月份,國家發改委印發《企業債券簿記建檔發行業務指引》及《企業債券招標發行業務指引》,進一步完善企業債券發行管理制度。交易商協會發布《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信用評級業務利益沖突管理規則》,繼續加強評級行業監管。未來監管層有望采取更多措施完善債券市場相關制度、促進債券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作者系聯合資信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