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近日,多家券商的投行人員領到罰單,其中包括已經撤回IPO申報材料的項目保薦人。監管層強化對帶病闖關發行人的懲處力度,也提高了對中介機構歸位盡責的實質性要求。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中介機構既不能形同虛設,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只有緊繃審慎履職這根弦,切實把好入口關,才能奠定好全面推行注冊制的基礎。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介機構在執業過程中勤勉盡責,在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守好第一道準入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能做到兢兢業業、勤勉盡責。但是,也有極少部分的從業人員,未能履行好責任,特別是在注冊制推行的當下,部分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的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比如有的保薦代表人在執業過程中,未能遵守相關執業規范,對所負責的項目沒有開展審慎、全面的核查,導致出具的意見結論不符合實際情況;有的與不良發行人沆瀣一氣,試圖以虛假材料蒙混過關。這些問題阻礙著注冊制的推進,必須采取針對性措施,對帶病闖關者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一撤了之。
監管層近期針對投行人員發布的4張罰單,就是進一步強化中介機構把關責任,督促其提升履職盡責能力的有效嘗試。要進一步壓實包括保薦人在內的中介機構責任,還需要多措并舉,聯合發力。一方面,要持續加大對問題發行人和中介機構的發現和查處力度,督促廣大中介機構在執業過程中勤勉盡責,用分類監管及時防范風險,切實發揮好鑒證、把關作用,擔當起應有的責任。另一方面,需規范中介機構行為,積極推進保薦機構執業標準體系的建設,逐步構建起全面覆蓋、責任清晰、層級分明的執業規則體系,進一步研究明確各中介機構之間的責任邊界,不斷引導中介機構提升職業道德水平、提高自身執業質量、加強專業勝任能力,推動形成能力和責任相匹配的權責清晰、運轉協調、相互制約、各負其責的看門人機制。
中介機構是否勤勉履職,關系到中介機構本身在資本市場中的聲譽和價值,關系到客戶的留存,更關系到資本市場的生態建設??梢灶A期,那些以犧牲信譽換取短期利益的中介機構終將被市場拋棄,而那些履行專業職責、切實保證執業質量、內控制度建設完善的中介機構會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