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大勢研判 > 正文

          海通策略:股市三大一致預期2019年可能被顛覆

          2019-01-02 23:01  來源:金融界

              展望2019年,目前市場有三大一致預期:股市上半年弱下半年強、成長風格更優、外資流入支撐消費股。

              核心結論:①展望2019年,目前市場有三大一致預期:股市上半年弱下半年強、成長風格更優、外資流入支撐消費股。②這些預判和現有數據間存在一些矛盾,預期未來有可能被顛覆,要么演繹節奏變化,要么波動空間更大。③戰略樂觀、戰術務實,持有高股息率股等待更好時機,跟蹤政策,等待穩增長、改革減稅等措施落地。

              2019年可能被顛覆的三大預期

              2019年A股市場整體的分析和判斷,我們前期報告《穿越黑暗迎黎明——2019年A股投資策略-20181209》已經探討過。最近賣方分析師和買方機構投資者都在展望2019年,在三個方面存在較一致的預期,本文討論下這些一致預期被打破的可能性。

              1、預期一:市場上半年弱下半年強

              預期前低后高,基金倉位卻不低。目前對于2019年,市場普遍預期上半年基本面相對較差,對A股較謹慎,下半年隨著政策落地,股市機會更大。有點矛盾的是,雖然大部分投資者都不看好19年上半年,但目前基金倉位水平并不低。根據基金2018年三季報統計的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倉位分別為85.1%、81.5%,均處于歷史偏高水平,2005年以來均值分別為81%、79%。由于2018Q4基金季報尚未公布,參考測算的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數據,18Q4相比Q3分別下降了1.4,2.72個百分點,按此推算目前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分別為83.7%、78.8%,相對于2017年末降幅分別為2.2、4.4個百分點。2005年以來上證綜指跌幅超20%的年度,如2008年、2011年,2018年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分別下降11.6、6、4.4個百分點。

              回顧05年以來的市場底部時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最低基本在75%左右(08年最低降至67.7%),目前偏股混合型基金78.8%的倉位水平并不低。從保險機構的角度來看,截至2018/10股票和基金投資占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的比例從18年初的13.4%降至12.7%,略低于2015年以來均值13.3%,2014年年中市場低迷時只有9.4%。為何2018年年度跌幅創了歷史次高,機構投資者倉位并沒有明顯下降?我們在之前報告分析過,上證綜指從2018年1月29日3587點高點到10月19日2449點低點,最大跌幅1138點,期間出現四次跳空缺口,缺口合計601點,占跌幅一半多,因此投資者實際能減倉操作的區間只有537點,來不及減倉。

              預期被打破的可能路徑:波動空間放大、時間提前或推后。雖然投資者普遍不看好19年上半年市場基本面,但基金倉位仍然偏高。這反映大部分投資者內心認為市場未來跌不深,沒有減倉的必要。這種心態主要源于2018年跌幅已經很大、市場靜態估值已經很低。未來市場回撤幅度會否更大呢?

              回顧2000年以來行情,上證綜指年初開盤價一般不是全年最低價,剔除牛市中期的2000、2006、2009年三年,其余年份最低點位相比開盤點位的跌幅分三種情況:第一,最低點相比開盤點回撤5%左右,如03、14、17年,屬于偏強的震蕩市,第二,最低點相比開盤點回撤10-15%,如04、12、15年,屬于偏弱的震蕩市或牛市結束,第三,最低點相比開盤點回撤15-25%,如01、10、11、13、16、18年等,屬于熊市或很弱的震蕩市。由此可見,回撤10%及以上占比較高。目前統計的2018年GDP一致預期為6.6%,2019的GDP為6.3%,如果未來經濟超預期下行,則可能導致上證綜指回撤幅度超預期。

              另一種打破預期的可能性是投資機會出現的時間超預期。目前投資者普遍預期19年下半年市場基本面改善,投資機會出現。但如果穩增長政策落地時間滯后,或改革效果遲遲沒有出現,有可能導致熬底時間延后,類似14年11-12月投資機會才爆發。反之,如果19年上半年改革大力推進,市場投資機會也可能會提前。

              2、預期二:成長風格更優

              預期風格偏成長,自下而上難選行業和公司。市場普遍預期2019年的市場風格將偏向成長,主要是因為從歷史看A股大小盤風格輪換周期一般2-3年,16-17年價值勝出,18年兩者關系弱化,往后看成長更優。從盈利的角度看,展望2019年預計出口增速和地產投資增速下滑仍將造成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企業盈利也將持續筑底,強周期的價值板塊盈利下滑壓力更大,而隨著18年商譽減值負面影響的消退,成長股盈利或將筑底企穩,兩者盈利趨勢的扭轉或促成市場風格的轉換。并且價值與成長的相對估值,如PE:上證50/創業板指、PE:中證100/中證500已經處于2010年以來的高位。但目前的矛盾在于,自下而上難選成長性行業和公司。

              市場關注較多的成長方向如5G、新能源汽車、醫藥、光伏、軍工、計算機,這些板塊以及板塊龍頭股的估值與盈利匹配度都比較差。具體來看,5G板塊的PE(TTM)為133倍,2018Q3凈利潤同比增速為-71.8%,新能源汽車為13.4倍、3.4%,醫藥為26倍、9.4%,光伏為21倍、2.7%,軍工為54.6倍、22.8%,計算機為43倍、-2.6%。從PEG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4倍、醫藥2.8倍、光伏為7.9倍、軍工2.4倍。從這些板塊龍頭股的角度來看,5G、新能源汽車、光伏板塊的龍頭股中興通訊、比亞迪、隆基股份在2018Q3凈利潤持續負增長,而醫藥、計算機、軍工板塊龍頭股恒瑞醫藥、三六零、中國重工按2018Q3凈利潤增速計算的PEG分別為2.4倍、5倍、4倍。

              預期被打破的可能路徑:這些行業進一步消化估值。對于成長類公司而言,19年首先可能面臨的風險是業績進一步下行。1月底中小創年報預告將披露完畢,截止2018/12/28,中小板、創業板業績預告披露率分別為99%、14%,對應2018年凈利同比為12%、70%。此處創業板披露率較低,暫不考慮,中小板年報業績預告值較三季報下滑,中小板18Q3凈利累計同比的預告值為13%,實際值為6.9%,預計2018年中小板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較前三季度進一步下滑,需密切關注基本面數據回落對市場的壓力。

              在2017年7月、2018年1月下旬中小創披露業績預告時,部分業績較差的公司都出現過股價閃崩的現象。如2017年7月的華蘭生物、溫氏股份、貝因美等在不達預期的中報業績預告公布后,股價短期最大跌幅達25%、15%、25%,2018年1月獐子島、巴士在線等在公布了不達預期的年報業績預告后,股價短期跌幅分別達48%、46%。另一方面的風險可能來自于科創板。18年11月5日領導人提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如果注冊制快速推進,大批量公司上市,有可能會推動中小板、創業板估值中樞進一步下移。類似05年4月29日證監會正式啟動股權分置改革后,市場尾部風險釋放,上證綜指最終跌至998點。

              3、預期三:外資流入支撐消費股

              預期外資凈流入支撐消費股,但消費股持倉高、PE不低。在前期報告《全球視角看人民幣資產的價值-20181128》中我們分析過,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及中國金融市場不斷開放,推動人民幣資產配置性需求上升,外資持續流入A股。2018年外資流入A股的規模為3360億元,2019年A股將納入羅素富時指數,并且納入MSCI指數的比例也將進一步提高,預計2019年外資凈流入A股規模為4000億元。長期視角看,外資流入A股是大勢所趨。從投資風格來看,外資機構投資者風格重消費、輕周期,2015年以來QFII持股中消費股占比平均比公募基金高6個百分點左右,周期股占比平均比公募基金低12個百分點。

              目前市場對于未來外資繼續流入沒有分歧,由此預期外資是確定性的增量資金,流入會支撐消費股。但消費股目前存在持倉高、PE不低。截至2018Q3,除保險以外的機構投資者普遍重倉消費板塊,QFII、陸股通、公募基金持倉市值中消費類行業占比分別為38%、47%、44%。從估值角度看,食品飲料尤其是白酒板塊估值也不低,白酒PE(TTM)、PB(LF)(下同)分別處于05年以來自下而上26%、39%歷史分位,食品為8.5%、34%。

              預期被打破的可能路徑:外盤波動大、匯率貶值導致外資階段性流出。長期看外資流入A股是大勢所趨,但是不是消費板塊就能高枕無憂?我們認為仍然需要警惕外盤波動,以及人民幣階段性貶值引發的外資短期流出的風險。在18年2月初、10月初,由于美股快速下跌曾導致外資階段性流出,在18年2月、10月北上資金凈流出額分別為26億、105億。外資短期流出也對外資重倉的消費板塊造成沖擊,18年2月上證綜指跌幅6.4%,食品飲料板塊跌幅6.6%,白酒板塊跌幅7.8%。18年10月上證綜指跌幅7.75%,食品飲料板塊跌幅21.7%,白酒板塊跌幅26.5%。

              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較大的時期也會出現階段性外資流出現象,如15年“811匯改”之后北上資金曾單周凈流出金額達22億,15年11月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的時期北上資金月凈流出額達165億。目前投資者普遍擔憂19年上半年經濟基本面,1月中下旬需關注12月的經濟數據,包括出口、房地產、消費、投資、通脹等。

              4、策略:行穩致遠

              戰略樂觀,戰術務實。展望A股中長期,《穿越黑暗迎黎明——2019年A股投資策略-20181209》中分析過,A股處在第五輪牛熊周期末期,戰略樂觀:全球各國股市橫向比較,A股吸引力更大,中國發展股權融資支持產業升級,居民資產配置將偏向股市。對于中短期市場,我們維持《策略周報-留一份警惕-20181216》的觀點,對A股偏謹慎,蟄伏等待,戰術務實。目前市場政策底已經顯現,業績底還未出現,何時能看到市場底?回顧歷史上政策轉向,市場底出現的信號是政策落到實處,開始對基本面發揮效用,其中重要的是流動性的量價指標。只有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下降時才能真正推動企業擴大再生產,需求才能回升,代表性指標是加權平均貸款利率、貸款類信托產品利率等廣譜利率。此外,新增信貸放量和M2同比增速回升能反映企業已經實際獲得資金投入生產經營。

              最典型的2008年,市場從1814點再次開啟上漲行情直至3478點,主要原因是08年12月與09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上升至7700億與16200億,表明基本面雖然還未扭轉,但是前期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12月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提出“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和“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財政政策方面“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貨幣政策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相比之前“穩健中性”描述更積極。由此可見,未來宏觀政策大概率要加碼,目前需要等待政策落地及效果顯現,2019年的機會是等出來的,所謂戰術上務實。行情如果提前,可能源于國內改革大力推進,跟蹤十九屆四中全會。行情如果延后,可能源于中美關系惡化,跟蹤中美90天談判結果。

              先求穩,高股息策略?!恫呗詫n}-類衰退時期股市特征-20181218》提出當前經濟從類滯脹到類衰退,在此期間股市回落找市場底,高股息策略優勢顯現。從宏觀背景看,2018年下半年經濟呈現類滯脹特征,往后看經濟增速下行仍將持續,經濟將由類滯脹走向類衰退,08/4-09/3和11/9-12/9經濟都出現過類衰退特征,這兩段區間內高股息類行業呈現明顯的超額收益。而且,在經濟類衰退期,往往會降息,債券以及類債券特征的高股息股票將受益。根據行業分析師盈利預測,結合歷史分紅率預測股息,我們篩選滬深300成分中高股息率、穩定分紅個股如表3。

              此外,類衰退后期受益于政策寬松的行業表現更優。10月、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較7月底相比均未提及房地產調控,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房地產的定位是“構建健康發展長效機制”,而2017年“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如果2019年一季度經濟數據持續下滑,不排除地產政策微調的可能,類似2012年初房地產政策開始微調,地產行業指數跑贏上證綜指。行業分析師預計18/19年地產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3%/8%,目前地產行業PB(LF,整體法)估值1.41倍,處于歷史自下而上2%分位,若政策微調,地產板塊受益。

              風格上,A股價值成長風格切換周期是2-3年,決定風格的核心力量是利潤增速強弱對比,而政策影響利潤增速,13-15年風格偏成長源于并購重組政策,16-18年風格偏價值源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目前戰略性看好成長,這是因為政策再次偏向科技創新類,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先進制造如5G產業鏈、新能源車產業鏈,服務消費如醫療健康、保險。

              風險提示:向上超預期:國內改革大力推進,向下超預期。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