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A股沖高回落,收盤小跌。上證綜指微跌0.02%至2894.80點,深主板、中小、創三綜指分別跌0.24%、0.29%、0.57%。盤面稍顯沉悶,多數個股漲跌有限。由盤后數據看,北上資金凈流入44億元,屬于溫和流入。
近期,官方宣布取消QFII及RQFII投資A股的額度限制,并宣布放寬外資資金流動限制。該消息對盤面影響暫時不太明顯,只有個別個股似乎有些反應,如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部分新舊基建相關品種表現稍強,但主要是舊基建品種漲幅稍大,如水泥、建材之類。
一些相關消息造成部分個股波動,如快遞龍頭順豐控股介入外賣業務,因而收漲2.70%。華為宣布成立“5G汽車生態圈”,部分相關個股早盤顯著高開,但最終僅無人駕駛板塊表現較強,其余多數相關個股將早盤漲幅吐回了大半。
在股票發行“注冊制”漸漸推廣的大背景下,ST個股多數出現持續性殺跌。創業板未來將實施注冊制,已不是預期,年內肯定會成行。按一般邏輯來推理,中小板甚至主板在未來也將推廣注冊制并非沒有可能。
注冊制的推廣意味著“殼”將變得不再值錢,故投資者不可僅因絕對股價超低而盲目介入ST個股投機。股價低并不意味著就會輸得少,“超低空殺傷力”是不容小覷的。
5月10日,央行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這份報告多次提及疫情影響,強調了“更加重視經濟增長、就業等目標,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
很明顯,未來央行政策將繼續偏向寬松,只是會否超出投資者預期卻不太好說,也許央行目前也拿不定主意,因許多不確定性并非央行所能把握,特別是與境外疫情相關的不確定性。
央行寬松政策除取決于外部疫情發展情況外,也與我們的通脹壓力及美元匯率相關。當海外疫情受控時,我們這邊實施寬松政策的緊迫性或許會稍緩,反之則會強化。在美元方面,如果美元過于強勢,我們的貨幣政策也會受掣肘;如果美元疲弱,我們的政策空間會更大。
然而美元的強弱很難猜測,沒辦法用傳統的經濟基本面表現來推測了。美元在疫情中的避險屬性得到了強化,所以有時即使是美國有了利空消息,也有機會造成美元上漲。周一A股盤后美元有所走強,原因是市場對白宮內部工作人員(包括高官)所涉疫情的憂慮不斷加強。
周一港股收盤漲1.53%,A股周一的表現就顯得偏弱。本周A股進入反彈以來的第八周,部分看重技術分析的投資者或暫時較謹慎,也許是A股表現暫時稍弱的誘因之一。另外,大消費、醫藥等品種漲幅已大且漸漸滯漲,再加上銀行、地產、“兩桶油”等重磅股始終漲不動,也是股指漲勢乏力的部分原因。
反彈行情已積累一些獲利盤,短期也許需要休整,投資者應注意不可過分追漲,手中持股若上沖過快可考慮暫時減持或換股。不過,投資者一般只宜逢高減持,遇殺跌時并沒必要因害怕而追跌殺出。
在這波反彈行情中,我感覺多數投資者十分謹慎,這預示著多方的能量得到了極大程度的保留。因此,我懷疑股指即使有調整,下跌空間應該也比較溫和。
還有,本月下旬兩會就要召開,屆時相關經濟刺激政策會較多,如果市場正在這個節點上回調,前期有所保留的多方能量短期內就有可能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