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2月24日,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財政預算案,表示將提交法案,將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當前的0.1%提高至0.13%。消息傳出后,港股市場打開了跳水模式。恒生指數收盤下跌2.99%,恒生科技指數更是大跌5.10%,港交所股價一度大跌逾9%,收盤價下跌8.78%。與此同時,A股也和港股一樣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調。上證綜指下跌1.99%,創業板指下跌3.37%,兩市成交額連續4日突破萬億元。香港證券市場單日成交額創下新紀錄,達到3530億港元。數據顯示,南向資金凈流出金額超過200億港元。
今年以來,由于港股市場表現強勁,相關主題基金也相當受青睞。開年以來發行的港股方向基金不在少數,其中也出現了爆款基金。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基金經理表示看好港股,公募資產配置中港股的配置也明顯提升,私募基金、保險、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都是去年以來南向資金的參與者,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港股后市會怎么走?基金操盤手們怎么看,又會怎么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多位港股基金經理。
系統性風險明顯釋放
華南某公募基金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高印花稅的政策預計短期內會對市場情緒造成打擊,但從歷史來看,印花稅增減都不會扭轉市場中長期趨勢。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港股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提高印花稅短期之內對于港股市場肯定造成了一次性的影響,但整體而言,“反而是讓車倒回來,接那些沒上車的人”。在他看來,港股市場目前主要還是由外資主導,之前市場火熱的時候外資找不到機會流入,現在這個情況下,“也是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倒車時點”。至于這種影響會持續多久,還要看南下資金什么時候再開始有百億流入。
前海開源基金指出,由于前期市場上漲過快、過急,部分投資者浮盈過高,在市場高波動背景下,部分投資者出現落袋為安、兌現浮盈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市場波動和“明星股”的調整,階段性形成了負反饋。其表示,由于流動性預期變化和經濟恢復的速度有待進一步觀察,市場的波動可能較大,投資者可適當降低預期收益,圍繞盈利和基本面景氣向上的方向進行布局。
招商滬港深科技創新基金經理王超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下跌之后,系統性風險明顯釋放,有利于逢低布局港股核心資產,震蕩之后更有利于篩選優質資產。
17只基金重倉港交所
從市場表現來看,恒指2月24日午后低位震蕩走弱,收盤大跌2.99%,失守30000點大關;大型科網股集體重挫,有色、油氣板塊領跌,新經濟概念股大跌,游戲、光伏、生物醫藥股大幅下挫,金融股表現萎靡。
2月24日下午,香港交易所舉行2020年全年業績傳媒簡布會,會上回應了印花稅提升的影響:“市場需要時間來消化,在今天不能評論真實的影響會怎樣,但是大家不用反應過大、過快,需要更多的時間觀察。香港市場的吸引力,除了成本也有很多其他的因素考慮,比如上市公司質量等,這些因素都可以增加香港資本市場的活力。”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月24日的市場表現讓港股主題基金的凈值估值普遍都受到了影響。以重倉港交所的基金為例,第三方平臺的估值情況顯示,持有港交所63.66億元,在所有基金中排名第一的易方達藍籌精選2月24日的凈值約下跌3.78%,同樣重倉港交所的易方達均衡成長同樣下跌了3.15%。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持倉只代表了截至去年四季度的持倉情況,并且凈值波動也只是估值,最終的業績表現還是以基金公司公布的為準。
同時,記者發現,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持有港交所市值超過億元的基金(份額分開計算)有17只。2月24日,港交所收盤大跌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