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7月3日,普華永道發布了《2018上半年IPO市場回顧及下半年市場展望》的主要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A股發行節奏相對進行緩慢,截至2018年6月30日,A股發行63只新股,融資金額931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的246只新股和1255億元融資額同比減少了74%和26%。此外,普華永道預計2018全年A股IPO為100宗-120宗,全年融資規模約為2000億元人民幣。
數據顯示,在2018年上半年的63宗IPO中,上海主板IPO共計36宗,融資金額達645億元人民幣;深圳中小企業板IPO共計8宗,融資金額104億元人民幣。深圳創業板IPO共計19宗,融資金額182億元人民幣。上市企業以工業產品、消費品及服務、信息科技及電訊行業為主。
“2018年始監管層從嚴發審,發審工作確保質量當先,防止企業‘帶病上市’,不少不合格企業主動退出,申請上市企業的排隊時間明顯縮短,排隊企業數量顯著下降。”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市場主管合伙人林怡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半年A股IPO活動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首家CDR上市和以CDR方式回歸A股企業有望下半年登陸A股市場,上市審核繼續從嚴,下半年A股IPO或將與上半年持平。
林怡仲表示,2018年上半年管理層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動新經濟企業上市,明確支持高科技、互聯網、人工智能、生物制藥為主的新經濟企業的發展。CDR試點的推出將吸引更多的新經濟企業選擇登陸A股市場回歸,加速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一步促進A股市場深化改革,增加A股上市公司的多樣化、科技化,提高A股上市公司質量。加快資本市場對外開放,CDR的落地以及滬倫通的積極推進,都將是今年下半年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重要舉措和核心議題。同時,不斷升級的改革開放將繼續促進海外成熟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勢必將監管重點著眼于信息披露和治理的最佳實踐。
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伙人孫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市場從高度密集發行新股轉型成為以質量為先的市場。在經歷2016年IPO擴容和2017年年底收緊之后,發審節奏將尋找新的平衡,經歷了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調整,IPO審核數量下降,但通過率緩慢回升。今年6月份,各家券商投行收到監管層下發的最新IPO審核指引,51條標準總體要求堅決杜絕帶病申報,將加快高質量擬上市企業的上市節奏,使得A股市場IPO企業直接融資的規模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中國證監會在重組上市和退市制度方面也落實了多項舉措,將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