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8日在“第八屆上海新金融年會暨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表示,當前,金融科技領域的確存在一些無序發展的行業現象和監管真空的管理問題,而監管部門一直在努力消除監管短板,填補監管真空。金融監管從傳統走向科技與監管的融合,未來應該廣泛思考如何構建面向數字時代的金融生態系統,同時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作為金融科技發展最快的經濟體,如何抓住監管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陸磊指出,更加有力、有效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是主要矛盾,金融基礎設施的更新完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保護消費者,只有推動監管科技發展,關注金融基礎設施,推進業務辦理電子化。監管者要做到實時了解信息,利用監管科技與金融科技搭建新的交流基礎和對話平臺,為反洗錢、反欺詐提供數據交流。同時,必須建立中央對手方運行系統,確保一致性預期下的最終流動性供給。在跨境金融監管上,外匯局正在推進“數字外管”建設,以此形成大數據實時監測和管理平臺。
著眼未來,陸磊認為金融科技監管應堅持幾個基本方向:一是在政策目標上,保證創業者、小型企業和家庭能安全、可持續地獲得金融資源,強化普惠金融和財務健康性,妥善處理金融穩定問題;二是廣泛思考如何構建面向數字時代的金融生態系統,傳統機構和新業態都應該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按一個產業鏈或按競爭關系和諧并存;三是必須把消費者保護放到首位,拓展優質信用貸款渠道,為消費者管理財富提供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支撐。此外,還應該在法律層面甚至社會倫理層面深入研究探討金融科技對金融體系、實體經濟和社會運行帶來的沖擊,以此改革完善各層面“游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