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晚,證監會債券部發布了資產證券化監管問答,從四個方面再度明確了資產證券化的規范要求。核心為禁止管理人讓渡管理責任、開展“通道”類業務。
“通道類業務風險比較大,在全面從嚴監管的大背景下,資產證券化的監管也是十分嚴格。”12月25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ABS業務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另一家中型券商資管人士表示,隨著ABS業務的發展,監管層也積累了經驗。“所以我覺得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監管嚴格更多是原來不知道如何規范,而現在有更多的針對性規范,可以說業務發展越來越規范。”該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2018年投行業務全面遇冷之下,ABS業務成為了相對景氣的行業。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12月25日,2018年ABS規模同比增加了16%。券商人士預計,明年規模仍將有所增加。
但另一方面,資產證券化領域也發生了變化。ABS業務已經成為兼具投行和資管的雙重屬性,對于券商來說,任務量更重。此外,今年ABS底層資產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個人消費貸款ABS規模下滑40%,應收賬款和保理融資的ABS規模則同比出現了大幅增長。
投行屬性加重
證監會債權部表示,前期,債券部組織開展了資產證券化項目現場檢查,發現部分管理人(尤其是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內部控制不健全,風控意識淡薄,讓渡管理責任、開展“通道”類業務,形成風險事件并造成了不良影響。
“有一些券商團隊承攬項目之后,可能因為風控或者費用原因沒有經過公司審核,他們就有可能把項目推薦到其他券商或者基金子公司來發,前期的承攬和后期的風控就會分離,后期風險不可控,會存在很大的道德風險。”25日,上海一家中型券商資管ABS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整個行業監管趨嚴是大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資產證券化監管也會越來越嚴格,而且ABS本身就很復雜,嚴格的監管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另有一家上海大型券商ABS負責人25日表示。
從另一個角度看,證監會這份監管文件進一步引導ABS業務偏向投行屬性。“今年年初證監會發布了投資銀行內部指引,對投行業務做了明確約定,其中就把資產證券化作為投行特性業務。它與IPO一樣,都需要大量前期盡調、嚴格的內部風控。”前述上海中型券商資管ABS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監管問答中,債券部也多次強調要建立健全內控機制、獨立進行盡職調查、符合合規風控要求等。“這些要求都體現了投行屬性。”上述ABS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在投行指引出臺后,一些券商確實對ABS業務進行了調整。以上海一家上市券商為例,其ABS團隊原在資管分公司,今年卻移至公司總部之下。
“ABS業務在券商內部的具體定位都不相同,有些放在固收債券、有些是投行、有些是資管。但在投行指引出臺后ABS業務已經上升到公司層面,公司層層把關,而不是之前僅是具體業務部門把控就好。”前述上海中型券商資管ABS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資產證券化既有投行業務的特點,但同時有需要滿足資管的需求。“畢竟資產證券化的載體是資產管理計劃。”
“資產證券化產品具有投行和資管的雙重屬性?,F在監管對業務的要求也越來越傾向注重盡調、信息披露、內部風險控制,以及產品后續持續管理。”12月25日另有一位中型券商資管ABS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甚至有券商已經把資產證券化升級為一級部門。
市場結構生變
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證監會監管ABS發行規模是8702.89億元。較2017年全年增加了16%,2017年,證監會監管ABS的發行規模是7498.60億元。
“整個市場環境不好,資產證券化規模的增加主要是來自需求大,如果市場環境不錯,ABS規模增加的將會更加明顯。”一家大型券商ABS負責人表示。
但相對于其他投行業務來說,ABS業務還算得上景氣。券商人士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預計明年資產證券化還會保持相對良性的發展。“監管層面鼓勵去做資產證券化,而且其有利于盤活存量,優化債務結構。”該券商ABS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與此同時,從整體來看今年的資產證券化市場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個人消費信貸ABS規模大幅萎縮,應收賬款規模則大幅上升。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18年個人消費貸款ABS發行規模是1932.61億元,較2017年全年下滑了40%。去年是3212.63億元。盡管個人消費貸款看仍然是占比最大的底層資產,但同比規模出現大幅下滑。
券商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規模下滑原因主要來自監管。“交易所對消費信貸有了嚴格的監管,且對一些發行規模也提出了要求,所以今年下滑特別嚴重。”ABS業務排名居前的某券商資管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此外,信托受益權ABS規模也出現大幅下滑。2017年,信托受益權ABS規模是1804.30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是405.23億元。規模同比下滑了78%。
相反,應收賬款和保理融資的ABS規模都同比出現了大幅增長。2017年應收賬款ABS規模是666.75億元,今年至今應收賬款規模已經達到了1596.34億元,同比增長1.39倍;2018年至今保理融資ABS規模為1401.66億元,同比增長了1.37倍。兩融債權ABS規模同比增長了1.85倍。
“應收賬款資產增多因為今年很大一部分來自房地產的應收賬款,還有一部分是國有大型央企。”上述中型券商資管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23:39 | 綠色能源布局受關注 復潔環保迎多... |
23:39 | 新鳳鳴擬1億元入股利夫生物 布局生... |
23:39 | 良品鋪子易主 創始人將留任 |
23:39 | 佳馳科技總經理陳良:建立持續穩定... |
23:39 | 寧波能源向全資子公司望江熱電增資... |
23:39 | 中國潮玩行業競爭趨向多元化 |
23:39 | 打通研發到制造閉環 一博科技構筑... |
23:39 | 從銅開采到銅基新材料 銅陵有色抓... |
23:39 | 51家信托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業績 |
23:39 | 全國股轉公司發布二季度做市商評價... |
23:39 | 險資三季度權益投資信心指數回升 ... |
23:39 | 分紅險去年紅利實現率整體改善 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