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證券要聞 > 正文

          1500萬元!新證券法下首單財務造假罰單出爐

          2021-03-14 19:47  來源:證券日報網 吳曉璐

              本報記者 吳曉璐

              在正式實施一年多后,適用于新證券法的首張財務造假罰單出爐。

              近日,廣東榕泰公告顯示,因財務造假等信披違規涉嫌違反新證券法相關規定,公司及公司實控人、財務總監、董監高等15人將合計被廣東證監局處罰1500萬元。

              市場人士認為,新證券法實施后,上市公司依舊進行財務造假屬于頂風作案。而適用于新證券法的高額罰款,對市場有警示意義。遏制資本市場財務造假需繼續加大處罰力度、重視“追首惡”、利用科技手段加大事中監管等。

              高額罰單敲響警鐘

              3月13日,廣東榕泰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因2018年和2019年年報虛增利潤,未按規定披露關聯關系、日常經營性關聯交易,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等三大信披違法違規事項,涉嫌違反新證券法有關規定,公司以及公司實控人、財務總監、董監高等15人將合計被處罰1500萬元。其中,上市公司被罰300萬元,公司實控人被罰330萬元。此外,公司實控人還將被采取3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據廣東榕泰公告,公司2019年年報于去年6月23日披露,是在新證券法正式實施以后。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證券法實施之后,仍有公司敢于頂風作案,一是目無法紀,二是公司治理不健全,三是自身當前利益使然。

              “遠高于以往的罰款金額對于市場有警示意義,以儆效尤。”田利輝認為,特別是,這次處罰并未止步于違規企業和其法人代表,而是涵蓋了執行董事、離職董秘、獨立董事、企業監事。這能夠有利促動獨立董事履職,有力推動董秘工作合規,有效帶動企業監事盡責。這次處罰能夠觸動眾多上市公司的董監高,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朱奕奕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后,廣東榕泰仍在2019年年報中虛增利潤,妄圖以虛假記載的方式進行財務造假、違法信披,屬于“頂風作案”,應當由證券監管機構從重、從嚴處罰。

              “針對上市公司處以300萬元的罰款,雖未構成新證券法1000萬元的頂格處罰,但相較于以前證券法的60萬元頂格罰款而言,懲罰力度已有大幅度提升。”朱奕奕認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違規信披,負有信披義務的責任人員難辭其咎,對于此類人員加大罰款力度,將有力倒逼此類人員盡職履責,依法信披。首單適用新證券法的財務造假罰單及其高額罰款,鳴響了證券監管機構將對相關違法行為及其責任人員依法從嚴從重處罰的監管信號。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證券法實施后仍繼續造假的上市公司,應該財務問題較嚴重,除了懲罰措施,可能需要對涉事公司進行更深入調查,以更好保護中小股東權益。

              遏制財務造假關鍵點有三

              《證券日報》記者據證監會網站統計,今年以來,截至3月14日,證監會及地方證監局已經發布26張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沒金額合計約1.15億元。其中,因涉及財務造假,龍力生物及其實控人、董監高17人合計被罰338萬元(適用之前的證券法)。

              “財務造假是資本市場的‘毒瘤’之一,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重危害市場秩序,必須堅決、果斷、及時加以清除。”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法官指出,上市公司實施財務造假違法違規行為,都是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以及核心高管人員的操縱下實施的,只有進行精準打擊,才能從根本上遏制財務造假行為。因此,人民法院更加重視“追首惡”,讓真正做壞事的人直接承擔責任。

              “對于證券監管機構而言也是一樣的,要遏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關鍵點在于針對其實施者進行源頭打擊,只有加大對相關行為人及負有信披義務的責任人員的懲戒力度,方能震懾資本市場財務造假、違規信披的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朱奕奕表示。

              田利輝認為,遏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關鍵點有三:第一,懲戒力度需要繼續加大。只有嚴懲才能防患于未然,帶來造假的可能成本高于預期收益的情形,進而形成不敢造假的風氣。第二,懲戒對象必須具體真實。只有抓住實際主使人和關鍵少數相關者,才能打到痛點,形成不想造假的心態。第三,稽查手段亟須智能實時。只有能夠動態及時地通過大數據進行不偏不倚的人工智能監管,才能讓造假在事中就難以實施,形成不能造假的現實。

          (編輯 李波)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