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珊
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中報披露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當大家還在關注上半年“成績單”成色如何之時,新鮮出爐的三季報預告已悄然成為業績浪中的重要亮點。
截至8月24日15:00,滬深兩市已有1402家上市公司公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與此同時,170家公司披露了三季報業績預告。
具體來看,在上述1402家已披露中報業績的上市公司中,有733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52.28%。其中,200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翻番,兄弟科技、牧原股份、欣龍控股等三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暫列前三名,分別為:11430.42%、7026.08%、2568.32%。
“一般來說,業績高速增長的股票確實值得關注,特別是在今年宏觀經濟處于低谷時期更為難得。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要觀察這種業績增速是短期因素驅動還是企業長期競爭力的體現,應該關注長期競爭優勢出色的公司。二要看市場對業績增速的預期怎么樣,如果業績增速很好,但市場的估值提升非???,甚至超過了業績增速,也不是好的買點。”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業績的把握重在長期性、持續性,獲取超額收益則要在研究功夫下的深,布局要早。同時,也可以關注行業經營拐點的變化,從宏觀的角度來進行行業和個股配置。
進一步梳理發現,在已披露中報及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有74家公司在實現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同時,三季報業績預喜,而這類“雙增長”公司備受機構認可。
東北證券首席投資顧問郭峰認為,市場上中報業績增長的,也就是二季度環比和同比出現明顯增長的公司,已經有了很好的表現。與此同時,宏觀經濟在下半年回升的預期會更加明確,大概率大部分公司的業績會在三季度之后回升。整體來看,二季度和三季度都出現增長的公司市場肯定會給予較多關注。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沃隆創鑫基金經理黃界峰也表示,投資者應主要把握三季報環比和同比均增長明顯,且尚未被炒高的個股投資機會。這類股票主要集中在兩方面,第一,受益于疫情且上半年尚未明顯釋放業績的個股,第二,今年為了應對疫情的影響全球釋放了極大的流動性,對流動性敏感度較大的周期行業,三季報業績可能出現較大增長??筛鶕_信息以及行業景氣度變化進行挖掘,特別是具備國內政策加持或具備明顯“護城河”的龍頭標的,隨著業績的不斷提升,規模逐漸擴大,有機會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可重點跟蹤配置。
從績優股扎堆行業來看,醫藥生物、化工、電子等三大行業“雙增長”公司扎堆,均有9家公司。
奶酪基金基金經理莊宏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本身具備很好的成長性和弱周期性,醫藥生物行業中有不少優質的公司。此次在疫情的影響下,一些檢測試劑、醫療器械等業務也直接受益,漲幅較大。但從估值角度,醫藥行業整體估值處于相對高位,需要自下而上,從具體公司的層面篩選投資標的。而且醫藥行業的細分領域眾多,投資邏輯也不盡相同。長期看好創新藥和生物醫藥領域,后市會尋找估值合理的機會加大布局。”
表:部分“雙增長”股市場表現一覽

制表:吳珊
(編輯 于德良 策劃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