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音頻頻道 > 財經下午茶 > 正文

          天氣期貨來了! 以前“看天吃飯”現在“看天交易”

          2021-06-16 16:49  來源: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不同地區的天氣差異也非常大。農民朋友種地都是“看天吃飯”的,若是“冬天麥蓋三層被”,那么來年便可以“枕著饅頭睡”;若是“雨打清明節”,就有可能“干到夏至節”。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辦法可以規避天氣風險了,大商所和鄭商所即將推出“天氣衍生品”。

              天氣衍生品是個統稱,并不是具體的某個新品種,溫度、風力、降雨等指數都可作為新合約來研究。天氣衍生品推出后,意味著相關行業開始從“看天吃飯”向“看天交易”過渡,期貨衍生品市場將邁入指數時代。

              在國際上,其實早在1996年,美國能源企業就推出了全球首個天氣衍生品合約。隨后,美國保險業、零售業、農業、建筑業和管理基金等逐漸參與進來。經過幾年的發展后,期貨交易所開始引入天氣指數期貨和期權交易。

              天氣指數期貨簡稱天氣期貨,與大宗商品期貨的交易原理相同。不過,天氣期貨是一種創新型金融衍生品,采用期貨交易形式,以各類天氣指數作為交易標的。農業經營主體或其他實體企業,可以根據天氣風險對自身生產經營的影響,通過天氣期貨進行套期保值操作,來規避天氣變化帶來的生產經營風險。

              近年來,全球頻現極端氣候,氣象災害的發生頻率也呈增加趨勢,因天氣風險造成的國內經濟損失,占所有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70%以上,天氣風險已成為國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

              一家期貨公司的高管表示,推出天氣衍生品,對促進我國經濟平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我國經濟結構中,農業、能源、交通等受天氣影響較大,且占GDP比重較高,需要通過天氣衍生品降低宏觀經濟波動的外部因素。二是天氣衍生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成為有效的天氣風險管理工具,積極發展天氣衍生品,有利于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競爭力。三是天氣衍生品參與構建天氣災害的市場化分擔機制,能夠跟天氣指數保險形成互補,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避險需求。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中國期貨市場對天氣衍生品的研究工作已開展了十多年。早在2002年,大商所就將農產品市場面臨的天氣風險作為開發天氣期貨的最初著眼點,成立了工作組開展相關產品的開發。經過十多年的研發,大商所進一步完善了天氣指數期貨的合約規則,市場接受程度也大大提高。

              氣象預報預警承擔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職責,期貨市場可以發揮天氣風險“減震器”和“穩壓器”的作用。氣象部門和期貨交易所各自發揮專業優勢,攜手研發天氣衍生品,為企業提供必要的天氣避險工具,有利于提升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增強相關行業發展的韌性。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