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淘寶、天貓買東西想用微信來付款是不可能的,只能用阿里旗下的支付方式來結算,當然微信購物也不可能用支付寶付款。不過這種情況很快就要終結了,近期各大支付巨頭在互通方面動作頻頻,今后大家在付款時也將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最近,支付寶官方透露,支付寶已完成接入銀聯云閃付的技術研發,并逐步開放線上支付場景。第一步開放的交易場景是淘寶平臺,目前淘寶85%商鋪已經支持消費者通過云閃付付款。
另外,在線下方面,支付寶與中國銀聯在2020年開始基于條碼互聯互通業務展開密切溝通和探索,并在2020年底完成試點驗證后逐步推廣?,F在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等多個城市已實現收款碼掃碼互認,大概明年3月份將覆蓋全國所有城市。
除了支付寶之外,微信也發布聲明稱,騰訊微信支付正與銀聯云閃付推進更深入的互聯互通。雙方共同推進財付通、銀聯與建行、中行、交行等多家銀行的合作,實現了手機銀行App掃描微信收款碼的支付功能。
從支付寶及微信近期的動作可以判斷,雙方正在互聯互通上努力“奔赴”,卻又巧妙地接納了銀聯云閃付作為“橋梁”。這讓未來支付寶、微信支付實現互聯互通充滿想象。
事實上,雙方實現互聯互通打破支付隔閡不僅是商業底層邏輯的大勢所趨,也是監管的要求。監管層早在2019年就有意推動支付工具間的互聯互通。
那么,對于支付寶、微信支付最終實現互聯互通還有多長的路要走?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認為,支付的互聯互通在技術上并不存在障礙和技術難點,改變更多的是在支付后端基礎設施中的部分,最終實現互聯互通的時間表取決于雙方在關鍵問題的協商及標準的制定。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認為,“拆圍墻”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對C端用戶構成利好,用戶擁有了更多的選擇的權利。但對于此前靠行業優勢地位來發展的支付巨頭而言,多年積累下來的“護城河”能否繼續吸引與留存客戶,未來同樣充滿了不確定性。對于各方支付機構來說,都需要重新思考充分競爭下如何憑借先進的技術水平與優質的服務來立足市場。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