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今天北交所正式鳴鑼開市了。共有81家公司掛牌交易,其中有71家是從精選層平移過來的,另外10家是集中上市的新公司。今天對于中國資本市場來說,是值得載入史冊的一天。
北交所開市后,新三板的精選層就不存在了,只剩下基礎層和創新層。企業要想在北交所上市,就要先進入創新層;基礎層的掛牌公司符合條件后,可以晉升到創新層。這樣,新三板不僅可以在不同層次上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化、差異化服務,而且在同一市場體系內構建起了金字塔式的逐級遞進結構。
長期以來,怎么為中小企業提供便利融資和聚集優質資源,同時管控好金融風險一直是個世界性的大難題。新三板市場設立后,吸納了大批發展迅速、有行業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截至11月9日,今年共有112家新三板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
在新三板精選層基礎上設立北交所,既滿足各層次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發展需求,又可以貫通不同發展階段、發展規模企業的晉升之路,激發企業主體創新創造創業的活力。
北京證券交易所和創新層、基礎層的關系,用“長尾理論”就可以很好地說明。在整個新三板市場里,北交所是“龍頭”,創新層、基礎層是基礎,可以看作長尾部分。
設立北交所,是深化資本市場對接中小企業需求的重大探索。相信隨著北交所開市運行,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補發展、協同發展的新局面即將開啟,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投資者多樣化投資需求的空間將進一步拓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勢頭也將加快形成。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