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下旬,天兒是越來越冷了,北方的朋友們,你們那兒來暖氣了吧?位于膠東半島的煙臺海陽上個星期也來暖氣了,不過那里不是燒煤供暖,而是核能供暖,海陽也成為了全國第一個核能供暖的城市。
用核能來供暖,這聽起來就很酷。其實海陽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試點工作了,今年是把供暖面積擴大到了450萬平方米,也就是說,整個海陽城區的20萬居民都用上核能供暖了。而且今年冬天不僅熱度不打折扣,供暖費還便宜了,以前海陽的供暖費是22元/平方米,現在是21元/平方米。即使今年冬天燃煤價格一漲再漲,核能供暖也不受影響。
據了解,海陽采用核能供暖后,取代了當地12臺燃煤鍋爐,每個供暖季預計節約10萬噸原煤,還能減排18萬噸二氧化碳、691噸煙塵、1123噸氮氧化物、1188噸二氧化硫,相當于種植1000公頃的闊葉林,同時減少向環境排放130萬吉焦熱量。
現在核能供暖技術越來越成熟,國內外都有實踐,國內除了海陽外,秦山、紅沿河核電站也都在改造中。
對于老百姓來說,大家最關注的除了費用問題,還有安全問題。核能供暖會不會有核污染、核泄漏的風險呢?這個大家不必擔心。因為核電站是從核能發電機組抽取發過電后的蒸汽作為熱源,通過廠內換熱器,換成高溫水,然后經過多級換熱后,才到達用戶端。它的工作原理就好像“自熱小火鍋”,下面是加熱層,上面是食物層,經過物理隔絕,下面的導熱材料只是發揮加熱作用,不會與上面的食材接觸。
核能供暖夠暖、夠硬核,海陽的先行先試不僅為居民打造了一個不一樣的暖冬,也對保障北方地區清潔供熱、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助力“3060”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