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系統全面地闡述了上市公司監管工作。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并購融資委員會主任委員、海通證券總裁瞿秋平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部門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監管標準,適度優化再融資、并購重組等一系列制度,支持上市公司以做大主業為目的的各類資本運作行為,發揮好市場這個“無形之手”作用,為上市公司提質增效注入“新鮮血液”。
瞿秋平說,易會滿主席認為“上市公司是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是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這充分肯定了上市公司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給市場各參與方吃下“定心丸”。同時,易會滿主席也沒有回避當前上市公司存在的一些問題,傳遞了一種很強的迎接挑戰的自信心,不回避問題、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強大的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轉型主要驅動力,而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基石。”瞿秋平表示,“沒有好的上市公司,就不可能有好的資本市場。”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促進經濟轉型的主要抓手。
一是要為優質企業上市打開“方便”之門。只有能夠反映經濟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都進入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才更能發揮經濟“晴雨表”功能,才能吸引更多境內外專業投資者的關注,市場效率才會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作用才更有效。
二是要為“僵尸企業”、“空殼企業”出清制定剛性制度。已經被經濟市場運作所淘汰的企業,資本市場也要快速反應,通過減少企業上市成本,降低資本市場“殼資源”價值,使達到退市標準的上市公司“一退到底”,實現退市常態化。這也可以讓上市公司股價全面反映所在行業發展趨勢、競爭態勢,反映出公司自身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三是要為存量上市公司按市場規律發展提升自身質量創造有利條件。監管部門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監管標準,適度優化再融資、并購重組、減持、分拆上市等一系列制度,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進一步提高資本形成效率,支持以做大主業為目的各類資本運作。
從并購融資委員會角度出發,瞿秋平認為,要在堅持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基礎上,深入推進市場存量改革機制研究,按照市場發展規律和宏觀經濟發展方向,為完善市場運行機制建言獻策,讓更多高質量的資產更加容易地注入上市公司,讓更多優秀上市公司堅持主業,深耕細作,推進好的上市公司優化整合產業鏈,為更多能夠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符合市場需求的上市公司營造良好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