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產業風向 > 正文

          生豬規模養殖未成氣候 平復豬周期任重道遠

          2021-07-17 00:13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

              證券時報記者 趙黎昀

              有過一頭豬仔“躺賺”近兩千元的好日子,如今豬圈里養成三四百斤的大豬卻要賠上千元出售,這種落差讓很多散戶無法直面。但高價惜售,低價搶拋,又恰恰是散戶會跟風做出的選擇。

              其實,本輪豬周期巔峰之時,似乎就已注定了如今的普虧局面。生豬養殖這種傳統行業,決定肉價漲跌的直接因素就是市場供需。供不應求,價格飆升,供大于求,價格回落。

              按照行業規律,我國豬周期一般3~4年一個輪回。在經歷2011年的周期高峰后,我國生豬市場2012年后進入下行通道,并在2014年及2015年第一季度出現深度虧損。此后,2015年第二季度市場價格開始逐步恢復上漲,2016年,我國生豬行業迎來彼時被稱為“最強豬周期”的行業高峰。高峰過后必是低谷,2018年4月、5月間,全國均價一度跌至10元/公斤以下,養殖戶步入普遍虧損。

              2018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在我國的出現,加速了行業產能出清速度,快速推漲豬價。2019年8月,我國生豬出欄均價一度達40元/公斤歷史高位。隨著產能涌入,如今全國生豬出欄均價又跌至15元/公斤上下。

              肉貴傷民,肉賤傷農。眼看豬周期波動幅度越來越大,不少行業人士將平抑周期的希望,寄托在提高行業規模效應上。

              可以作為先例的是,目前美國、丹麥等國家的生豬行業規?;?、集中化程度相對我國更高,周期特征表現已趨于平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后,伴隨美國中小型豬場數量迅速下降,行業開始快速整合,豬周期逐漸變平變長,長度拉長至4~5年左右,并逐漸模糊化,養殖盈利趨于穩定,價格波動幅度更加弱化。

              近年來,我國也在促進生豬行業規?;l展的道路上予以許多政策支持,龍頭企業的優勢愈發凸顯。但仍需看到,由于我國生豬行業發展歷史悠久,中小散戶積淀的數量規模較大,行業集中化程度仍不夠高。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中曾提出,到2022年,我國生豬養殖規?;蔬_到58%左右。但這種規?;?,并非全部為年產千萬頭甚至上億頭的龍頭企業。

              目前,我國排名前三的規模養豬企業產能占比僅約總量的5%,頭部企業依然沒能對全國價格形成話語權,所以行業集中度提升進程還會繼續,豬周期或仍將長期存在。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