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上市的蘋果 產業鏈面臨再次洗牌
蘋果是當前消費電子領域科技創新的引領者,通過全球產業鏈的供給,不僅給蘋果提供了最好的產業鏈管理便利和高效率,最大的成本優勢,也讓蘋果能夠攫取高額的利潤,并且以此進行更大規模的技術研發和建立更高的產業鏈優勢。
截至9月7日,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蘋果概念股數量已經達到102家,涵蓋了蘋果消費電子產品大部分的制造環節,其中多是國內知名公司。中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國公司在蘋果的產業鏈中,目前已經有重要的地位。
周錫冰指出,蘋果作為一家上市公司,還在通過資本的力量扶持核心部件供應商的競爭者,一旦競爭者出現資金流等問題時,甚至會通過注資等手段幫助其走出困境,削弱對其核心部件供應商的依賴。
正是蘋果對于供應鏈公司的強大管控力,也使蘋果的一舉一動被市場強烈關注,甚至以蝴蝶效應向其產業鏈公司傳導。如去年有A股蘋果供應鏈公司被傳出剔除供應鏈名單后,公司股價便接連下跌,而這種通過調整供應鏈名單,影響供應商的市場策略乃至業績,已經成為蘋果的慣用手段。
2021年半年報中,多家蘋果供應鏈公司業績大幅下降,37%的蘋果概念股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對于業績下滑公司的說法也大同小異,主要是因為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加大了手機需求的不確定性,以及海外部分廠區受疫情影響短暫停工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成本承壓等,其背后無不預示著蘋果在壓榨供應鏈公司利潤。
上海邁柯榮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蘋果市場表現下滑,導致其供應鏈公司利潤下降,加速了蘋果供應鏈公司與國內品牌尋求合作的趨勢。從蘋果概念股的業績上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對蘋果訂單的規模占比在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