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短期來看,美元指數維持震蕩態勢,匯率估值因素對外儲仍可能有小幅影響,但有望減弱。人民幣匯率維持相對強勢,貿易順差有望好轉,預計外儲有望回穩向好
本報記者 傅蘇穎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央行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345億美元,較1月末下降270億美元,降幅為0.85%,結束了自2017年2月份開始的連續12個月上升態勢。
對此,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和境內外主體交易行為總體平穩,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格局。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匯率及資產價格出現調整,主要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下跌和資產價格回調等因素共同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下降。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月份外匯儲備環比減少270億美元,主要與估值因素有關:一是2月份美元指數上漲1.66%,導致外匯儲備中非美元投資部分折算成美元計價出現估值損失;二是2月份全球債券市場收益率回升,其中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0.16%,導致外匯儲備投資中債券投資出現估值損失。此外,2月份因春節因素,出境旅游、消費購匯需求增加,預計當月銀行結售匯會出現少量逆差,也是外匯儲備下降的原因。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專員劉健昨日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月份外儲減少,主因匯率估值與債券估值因素的負面影響。2月份美元指數上漲1.7%,歐元、英鎊等對對美元不同程度貶值,粗略估計,匯率估值因素大導致外儲損失150億美元左右。2月份美國國債收益率整體呈快速上升態勢,月底前后甚至逼近3%,債券估值因素對外儲帶來較強的負面影響。2月份貿易順差明顯收窄甚至可能為負,對結售匯構成一定影響,也對外匯儲備帶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短期來看,美元指數維持震蕩態勢,匯率估值因素對外儲仍可能有小幅影響,但有望減弱。人民幣匯率維持相對強勢,貿易順差有望好轉,預計外儲有望回穩向好。”劉健認為。
上述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經濟運行呈現出增長與質量、結構、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我國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總體平衡的發展趨勢已初步形成。
該負責人表示,展望未來,我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在基本面因素的推動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為中長期我國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總體平衡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預計全球經濟將延續復蘇態勢,主要央行逐步收緊貨幣政策,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上升。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保持總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