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金融創新與資本市場如何煥發企業活力的話題,再度引發眾多代表和委員熱議。3月21日,以“新時代新金融新經濟——聚焦金融創新和資本市場賦能實體經濟”為主題的人民政協報第18期財經智庫沙龍在京舉辦,多位與會全國政協委員表示,新時代金融與資本市場應有新作為。
與會委員表示,服務好實體經濟,無論是金融機構創新服務,還是資本市場靈活施策,都要充分發揮好“端盤子”精神。比如,對接企業在發展中各個時點所需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應更好發揮作用。供應鏈金融能夠有效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同樣,供應鏈金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團購”式的開發模式和風險控制手段的創新,中小企業融資的收益成本比將得以改善,并表現出明顯的規模經濟。
有委員建議,有效治理實體經濟嚴重缺乏資金,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是最為關鍵的任務,應有序引導新三板在大力促進直接融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方面勇擔重任;同時實行嚴格的退出制度,對于名不符實、給中小投資者利益帶來損失的上市企業,要提高其融資成本。
還有委員提出,可仿照支持家電下鄉的優惠政策,以稅費減免、貸款貼息等政策,倡導與支持傳統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的投入、農村自助金融服務機具的布放投入,鼓勵IT產品和金融服務下鄉;盡快統一數據標準,加快建立多層級的小微企業和農民信用檔案平臺以及征信機構,實現小微企業業主、農戶家庭等多維度信用數據的有效采集,同時擴充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接入機構,降低相關征信成本;打破“信息孤島”格局,形成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夯實社會征信體系基礎,提升普惠金融的風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