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16(2018)》(《法治藍皮書》)發布暨2018年中國法治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報告認為,2017年,中國證監會繼續延續“嚴格監管”“強監管”態勢,對維護市場秩序起到一定作用。根據證監會網站顯示,2017年全年,中國證監會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24件,罰沒款金額74.79億元,同比增長74.74%,市場禁入44人,同比增長18.91%,行政處罰決定數量、罰沒款金額、市場禁入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報告同時指出,在進行“強監管”的同時,應警惕“選擇性執法”“執法避重就輕”或“執法手段單一”等。由于執法行為法律邏輯不周延,可能對復雜內幕交易行為產生“激勵效果”,影響部分市場參與者的權益。由于內幕交易法律規則不明確,邏輯體系混亂,易與監管目標存在潛在沖突。
另外,報告分析認為,從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構成來看,A股市場基本以散戶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占比較低。2017年A股市場也在試圖“去散戶化”,力圖實現一種“機構市”,此種并非是排斥或驅逐中小投資者,而是讓更專業和抗風險能力更強的機構成為市場主力,優化市場參與主體結構,但此種結構優化尚需時日。因此,在中國證券市場中,“投資者保護”也往往被自然轉換成“中小投資者保護”這一命題。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首例證券支持訴訟勝訴,實現證券市場支持訴訟的“破冰”,為切實維護中小投資者權益邁開堅實一步。但需注意的是,個案勝訴不足以反映整個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訴訟的全貌,此種證券支持訴訟應實現常規化和常態化,以此才能充分保障投資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