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多時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整體表現偏軟。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例,過去6個交易日中有5日出現下調,累計下跌近400個基點,重回6.72元關口下方;再看即期匯率,截至8日收盤,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7269元,創2月19日以來新低,較前不久觸及的半年多新高6.6738大幅下跌約531個基點。
綜合機構觀點來看,近期人民幣匯率回調,市場多頭情緒有所降溫,是內外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包括全球風險偏好回落、美國經濟數據向好令美元持續反彈、中國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等。
首先,本周以美股為代表的風險資產出現調整,全球風險偏好回落,不利于人民幣匯率繼續走強。此前,受益于美股連續反彈,全球風險資產普漲,人民幣匯率出現超預期的上漲行情,但本周以來,標普500指數連續回落,從2816.88點下跌至2750點附近,累計跌幅接近2%。3月8日,A股市場亦出現大幅回調,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4.4%報2969.86點,創近5個月最大跌幅。值得注意的是,北上資金連續3日凈流出,8日凈流出12億元,盤中一度流出超30億元。
其次,美國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向好,歐央行意外放鴿,利好美元指數連續反彈,人民幣匯率相應面臨一定的外部壓力。2月27日至3月7日,美元指數出現七連漲,從96.15回升至97.72上方,累計漲幅約1.59%,盤中最高觸及97.7247,創2017年7月以來的新高。美元指數重新走強主要受益于兩方面,其一,美國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向好,緩解了部分對美國經濟形勢的擔憂。其二,歐央行意外放鴿,推遲升息指引,歐元大跌利好美元指數。市場人士認為,盡管美聯儲在1月底轉持鴿派立場,但美國公債收益率與多數發達經濟體公債的利差相對寬闊,支撐了美元。
再者,中國2月PMI、進出口數據表現不佳,也沖淡了做多人民幣情緒。數據顯示,中國2月官方制造業PMI為49.2,創2016年3月以來新低。此外,受春節因素及貿易不確定影響,中國2月進出口增速雙雙不及預期。
總的來看,美元指數短期回升較快,使得包括我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貨幣短期將承受一定壓力;從國內因素看,若基本面數據表現平淡或不及預期,疊加國內貨幣政策寬松預期延續,人民幣匯率未來一段時間或延續震蕩。不過結合我國外匯儲備實現四連升、外匯市場保持平穩運行來看,當前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保持穩定,年內人民幣匯率穩中趨升仍有較大概率。